「櫛」音「ㄐㄧㄝˊ」,有梳理的意思;「櫛風沐雨」則是說勤勞操苦的人,通常無暇理髮、沐浴。
據《莊子‧天下篇》記載,墨子曾稱讚大禹:「沐甚雨,櫛疾風酘酘」指大禹親自拿著治水的工具,和工人一起開通水道;因為太過勞累,以至於小腿上面的毛都被磨光,身體經常浸沐在驟雨中,頭髮也給烈風吹動著,只希望早日消除洪水,讓百姓安居樂業。
「櫛風沐雨」這句成語就是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在外奔走,極為辛勞,義近於「餐風宿露」。
要注意的是「櫛」非「節」,二字不可誤用!「節」是指動、植物骨幹分段相連的地方,當動詞用,常有「約束」、「節制」之意,與梳髮、理髮的「櫛」毫不相干;當我們說一個人「勤勞而無空暇」時,務必用「櫛」,而非「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