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居士九十大壽,星雲大師贈禮。圖/明嚴
父親陳劍城居士,生於民國十二年,在動盪不安又極為艱苦的時代環境中成長。身為長子的他,下有三個弟弟和四個妹妹。由於祖父眼盲,照顧全家的責任就落在他一人身上。
祖父後來學中醫,父親每天需幫忙念醫書給他聽。行醫後每天母親幫忙看店抓藥材。曾祖母也常叫父親讀誦佛經給她聽,更要手抄經典咒文給她,端正的字體和深厚的國學,就是這樣打下基礎的。祖父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讓父親上了幾年私塾後,開始接受日文教育。
父親常常一提再提,非常感念一位名叫「綿貫多助」的老師,每天放學後替學生免費在他家補習課業,還煮宵夜給學生吃,在那物質匱乏、食糧配給、私下買賣即是「黑市」的體制下,能吃飽算是奢侈的了。父親常說,若沒有這位老師對學子無私的付出,尤其父親是個家境清寒的「台灣人」,他就不可能考上日據時代對台灣學生限制入學名額的「高雄中學」。
以此感念之心,從他有賺錢的能力開始,每年冬至前後,必以空運寄贈厚重禮品給這位老師,而這位老師往生後仍持續寄給師母,師母往生後,每年還持續寄給老師的女兒。
在求學的路上,中學畢業後,因要照顧雙親及年幼的弟妹而中止了學校教育,父親開始步入社會。
人間好風水
在我出生之前,祖父早已往生,而祖母也在我小學時過世了。在極短的記憶中,父親侍奉祖母是晨昏定省。父親在弟妹們均已成家立業後,就買了一輛三輪車,請個車伕,每天帶著祖母到處走走,今天到大姑家,明天到三叔家,叫孫兒們搥腿按摩。
過年過節一定請眾親戚到家中,大人小孩歡聚一堂,熱鬧非凡。每逢祖母生辰,必定推磨做粿、蒸壽桃,讓大家給祖母拜壽。祖母生病時,更是親侍湯藥,未敢廢離。祖母往生時,還替她安排了頗為風光的喪禮,讓喜歡熱鬧的祖母,歡喜走完最後一程。
對祖墳的選定,先是聘請有名的地理風水師,為祖先們找個福地安居。等佛光山萬壽園建成後,陸續擇時遷入。父親說:「以前迷信,掃墓時帶著大家東奔西跑、曠日廢時。佛光山風水好,和諸佛菩薩在一起,每天有師父誦經,每日薰聞佛法,與大師的悲願時時精進,在人間很難再找到比此地更好的風水了,以後就安住在此,修行成佛即可,不用再遷動了,這是對先人最好的福地了。」
家父對弟妹的照顧盡心盡力,從小把他們拉拔長大,盡其所能的給予教育,然後幫他們成家立業,若有困難,也助以度過難關,讓弟妹無後顧之憂。
守法安住 落實孝道
從日據時代在海軍軍需部服務,到國民政府遷台後,在高雄市政府任公職到退休,父親一直堅持「奉公守法」,從不考慮「升官發財」,不求「名聞利養」。一有職缺,父親總是推讓給其他同儕先行升遷。
父親說:「只要不違法,真心為民服務,不同流合汙,長官頂多把你的考績打差或調職,也不能把你開除。反而那些貪贓枉法之徒,可能一時長袖善舞,終究官司纏身或身陷囹圄,或不知所終,我不想升官發財,只求能守法,安住為民公僕。」
所以,自國民政府以來,市長及單位主管不知換了多少個,父親不僅能安然退休,在退休後兩三年,每次市議會質詢時,都還應邀擔任府會之間的協調工作。
父親年幼體弱,又要照顧整個家庭,又要求學,在年輕時不幸感染肺結核和胃疾,卻只能在有限的條件下,盡心照顧自己的身體。家父每天清晨四點前起床,誦經禮佛後去運動,回來之後去上班。中午返家吃午飯,下班後運動,返家作晚課。就寢前一定眉批、註記《人間福報》的大師法語,刷牙後才上床,數十年如一日。我問父親:「何以如此養生?」父親回答:「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損傷。」父親是如此的在落實「孝道」。
父親在學生時代,修習柔道、弓箭培養武德,爾後以軟式網球健身,公餘之暇推動地方軟式網球運動,帶領球隊南征北討。為了能出國比賽,在戒嚴時期,要申請出國是何等困難,父親從地方到中央,費盡周章、幾經斡旋,才能成行,首開軟網出國比賽之風。
後來有一年帶領國家代表隊,打敗日、韓兩國,拿下亞洲盃冠軍。每次到日本比賽,都倚靠日本同學的幫忙,對台灣球隊熱情招待,並策動僑民到場加油,完全不計個人得失,全靠精神感召和長時間建立的私人情誼。出國經費的不足,也靠父親向地方有力人士勸募。
阿彌陀佛來了
父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佛光人,雖然人未出家但心已出家,他從不說不好聽的話、也不兩舌,謹守戒律。凡事以佛光山為主,所謂常住第一、自己第二。平常省吃儉用,節省的錢都捐給育幼院、佛學院、文教基金會等等。
父親每天看《人間福報》,是他必修的功課,看報必畫重點,並且寫在他的筆記裡面。
他是一個身教重於言教之人,讓我這個笨拙的人也深受影響,並且力行三好。對於每年供僧道糧的勸募,四十多年來從不間斷。
爬山運動時,逢人便合掌說:「阿彌陀佛」,不認識他的人都會說:「那個阿彌陀佛的人來了!」
(小女兒道宏)
早晚課誦
從不間斷
我曾問父親吃素的因緣,以前在官場上應酬,吃香喝辣習以為常,何能吃素?父親說:「你母親受菩薩戒後,因只她一人全素,常以簡單醬菜度日,我於心不忍,就開始陪她吃素。」母親身體不好,子女眾多,自嫁到陳家來,先照顧姑叔,又養兒育女,在娘家又是排行老大的長女,弟妹多人,家父也都盡力照顧。
當家境稍好時,父親就請個幫傭在家,讓母親有多餘的時間相夫教子,或行菩薩道。所為菩提伴侶者,在佛菩薩道上,相互提攜,相互成就。也由於和佛光山的因緣,家母在往生彌留之際,得蒙星雲大師剛好回國,為家母開示,家父自此更加護持大師志業。
家父早年先從一位日籍友人得聞佛法,後常與家母到大樹鄉昆明寺參學,民國六十年壽山寺落成,由當時念佛會會長、裕隆印刷廠老闆曾進居士引見大師而皈依三寶,法號「明玄」,後於佛光山大雄寶殿落成時受菩薩戒。
自從民國六十年與大師見面後,感念大師悲心弘願,從此追隨大師腳步不遺餘力,不管是否深交,均勸人學佛,護持正法,恭敬三寶。除了為所有硬體設備勸募,對法會的莊嚴與僧寶的恭敬供養,都竭其心力。親朋好友來訪,必安排朝山,每逢生辰吉日,必在本山宴客。大小法會全程禮拜,在家每日早晚課誦,數十年來從不間斷。
出門旅遊也帶著三寶相片,早晚課誦。每得募款,必誦《藥師經》回向給功德主。隨大師悲願,所有功德一切回向十方法界眾生。
《金剛經》云:「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唯以大慈悲心,精進佛菩薩道,仍能離四相,證諸法空相,轉依真常如來清淨自性,不捨眾生,不避眾苦,乘願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