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校已八十八年的苗栗縣後龍鎮外埔國小校徽,民國七十年由當時任教的陳明義老師設計,考量時空背景,設計之初將校徽與農村結合,象徵外埔國小是農家人最喜歡把孩子送到這裡求學的學校。
陳明義表示,外埔是最典型漁村,民風淳樸,外埔國小孕育學子搖籃。校徽總精神,在於處事方正圓融、誠信勤樸。校徽最底下有三個環蝴蝶結是至真、至善、至美及大智、大仁、大勇之表徵。
其兩邊稻穗,左下角有個「土」字表示,土生土長農村孩子,每天走過稻田,看著從播種秧苗不斷成長、茁壯,充滿無限希望欣欣向榮,稻子愈成熟愈低垂,喻人愈成長增加智慧,愈要懂得謙敬有禮,及等待豐收的喜悅。
上面有個像開放校門,下面有個「用」字,象徵到學校求學,受師長薰陶個個畢業成大器有用人才。同時頂端兩條直立竿下面有個「捕」字,表示帆船在大海中行駛,乘風破浪,校友在海上討海生活,個個是捕魚高手,滿載豐收而歸。
外埔國小於九二一大地震,教室損壞,一度在組合屋上課,今年六月遷校,新校舍十分新穎氣派。校長鍾瑞彬說,在舊校區時以農村結合,而新校區的則農村與海洋雙結合,校園公園化,學校建築造型及校門口都面向大海,校徽有了新象徵,喻駛向大海,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志在四方前程遠大有宏觀願景,讓外埔在蛻變中求新求進步,奮發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