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十二年國教實施前後,學生素養能力的變化,教育部計畫於一○五年和一○六年針對高三及五專三年級學生(即九年一貫課程最後一屆和十二年國教第一屆畢業生)進行語文、數學、科學等五大素養的抽測,以修改課綱、課程並檢討如何融入教學。
筆者認為藉由抽測、比對來了解十二年國教的成效,並作為改進的依據,不失為調整國教方針的做法,但抽測方式仍然有可以改善的空間。
首先,目前各國中對於十二年國教第一屆學生的教學方式,仍處於摸索階段,甚至仍採用舊有的思維與教學方式在進行,換言之,與九年一貫課程下的教學區隔並不大,若僅抽測這兩屆的畢業生,是否看得出其中的差異,值得深思。
抽測時間定於高三學生衝刺大學學測那年,而抽測成績又不作升學依據,學生是否有心願意參與這樣的測驗?抑或只是以敷衍應付的心態面對?這些都會大幅影響抽測的結果,甚至使抽測的成績失真。
因此,抽測宜針對更多屆的學生進行,而抽測的時間點也應避開大學學測那年,如此方能真正看出學生素養能力的變化,達到修改課綱、課程及檢討如何融入教學的抽測目標。
李學(嘉義市/國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