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境界:五會一觀
有句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現代醫學昌明,大大延長了人類的壽命,但是在我的朋友之中,超過八十歲身無病痛者不多,和我同年齡的友人也都已相繼去世。許多人羨慕我長壽又健康,「不知老之已至」。我告訴他們,要達到不老的境界,必須做到「五會」、「一觀」。
「五會」指的是:
1.會動:運動第一,運動要適當。我每天會固定做三種運動,包括起床的健康不老操、練太極拳,以及快走三千步。運動有三個原則要注意:及早開始運動;經常做,可以的話天天運動;與身體狀況配合,找出自己喜愛及適合的運動。
2.會吃:營養第一,飲食要節制。飲食有七個原則要遵守:不偏食;不暴飲暴食;吃乾淨的食物;給腸胃休息;不亂吃補品;戒菸、少飲酒;不吃、喝刺激性太大的東西。
3.會管:情緒的調適第一,要懂得節制情緒和欲念。情緒指的是「七情」:喜、怒、哀、樂、愛、惡、鬱。欲念則是一般人常有的「六欲」:名、利、財、色、貪、鬥。
4.會鬆:休息與工作的平衡第一。包括適當的休息、適當的忙碌和培養嗜好。
5.會笑:快樂第一。想要健康不老,就必須以樂觀、積極的心理面對一切。
「一觀」指的是:正確的人生觀。
每個人都要有不老的人生觀、不老的處世態度,讓自己每一天都有意義的活著。
此外,要確保個人健康,我強調必須有「習慣決定健康」的觀念,有了「好」習慣,就有「好」健康!有「壞」習慣,健康必定會變「壞」!
我以自己能夠活到近百歲的親身經驗證實:多運動、均衡的飲食、良好的睡眠、保持愉快的心情,絕對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則。
嗜好能解憂 培養宜趁早
我們常常可以看見,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先生、老太太們,一上麻將桌就變得生龍活虎,一連八圈、十六圈打下來,還是能夠談笑風生,即使熬夜也無所謂。嗜打高爾夫球的人也差不多,有些人平常走路要人扶,可是一到球場就成了一條龍,打九洞輕鬆得很!
由此可見,嗜好可以使人忘憂、忘記時間、忘記一切煩惱,有時甚至還可以治病,有預防疾病的功能。選擇一種正常、良好的嗜好,不但可以延年益壽,也是保持不老的祕訣。
嗜好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養成的。如果能從青少年時代開始最好,但即使到了中、老年人,也可以從頭開始培養興趣。
國民黨開國元老,曾任司法院長、總統府祕書長的黃少谷先生,七十歲時因為身體健康欠佳,朋友勸他去打高爾夫球,他雖然入門的時間很晚,但從此養成了興趣,在進行高球活動時放鬆身心,疾病也獲得舒緩,又健健康康地多活了十幾年。
琴棋書畫 樣樣皆宜
一些常見的消遣也是相當適合老年人的活動,例如:練書法。這是中國人獨有的藝術,由於中國文字每一個字都有不同的造型和氣勢,幾千年下來,形成了篆、隸、楷、行、草、甲骨等不同的字體。將練書法當成嗜好,有一些益處:包括四肢靈活、不易產生關節炎或四肢疼痛;思路清晰,不易中風及患其他腦科疾病;精神放鬆,不易有憂鬱症和高血壓等,是預防疾病的良方。
我太太六十歲才開始練書法,她現在九十歲了,仍然和我一樣十分健康,就是明顯的例子。
繪畫、攝影,功效和書法大致相同,都是可以使人靜心、專注的嗜好。不過這兩者是戶外活動,可以將自然美景納入腦海、將新鮮空氣吸入體內,加上經常要出外活動,比練書法更勝一籌。
享譽國際的中國書畫大師張大千、黃君璧、溥心畬等人都相當長壽,名聞全球的攝影大師郎靜山更是活了一百多歲,都是培養藝術方面的嗜好可以健康不老的明證。
不少對於養生有益的運動,如打高爾夫球、乒乓球、太極拳、散步等,都是比較不劇烈的運動,可以讓四肢和腦部經常處在活動的狀態,是非常好的嗜好。像我每天早上必做的「健康不老操」及太極拳,就是培養多年的嗜好。
益智方面的嗜好,如閱讀、集郵、蒐集各類紀念品,都會動到腦,卻不用花太多的力氣。像我每天一定閱讀雜誌、書刊,讓自己的頭腦保持思考狀態,也不會與社會脫節。
近幾年流行「樂活」,許多人追求自然有機的飲食之道,在自家庭院種菜食用,將嗜好融入飲食生活當中;種花、種樹、種菜、剪草、養魚和插花等等,既動腦動手,又不必太費力,也是維持健康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