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和細菌一樣都會變異,圖為H5N1禽流感病毒 (黃色部分)。圖/路透
放完了長達九天的新春年假,你家囤積的年菜、蔬果吃完了嗎?為了迎接春節到來,家家戶戶都會採買年貨,但一不小心買太多的後果,不但過年期間吃不完,很多食物更因此擺放到快過期。為了消耗家中存放已久的蔬果魚肉,不少勤儉持家的阿公阿嬤總是照單全收,即使麵包、水果等食物表面已出現發霉,依然統統裝進胃裡,總以為只要把蓮霧或橘子上頭出現的黴菌去除掉,就可以和發黴說掰掰,殊不知黴菌早已擴及內部,吃下肚的同時也等同是「菌從口入」!
氣候溫暖溼度高
成為黴菌生長溫床
黴菌是一種常見於你我生活周遭的微生物,喜愛孳生於潮溼溫暖的環境中,以台灣為例,由於氣候溫暖加上溼度高,正好成為黴菌生長的搖籃,因此食物若保存過久或超出期限,就很容易有黴菌出現。
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陳國東表示,當年糕、饅頭等食物發黴時,很多人誤以為將只要將表面那層「看得見」的黴菌去除,就可繼續食用,其實這是錯誤觀念,因為還有更多黴菌早已存在於我們「看不到」的地方,若不小心誤食,就可能因此拉肚子。不只黴菌,像民眾在夏天常吃的蔬菜沙拉、涼麵等食品等,也有可能因保存不良而成為孳生大腸桿菌等微生物的溫床。
他語重心長表示,「食品安全觀念」是每個人都應要具備的知識,許多家庭主婦常認為只要食物沒變味,就算過了保存期限也應該可以食用,卻不知道許多細菌等微生物已經開始「攻城掠地」,只是我們看不見而已。食品之所以要定出保存期限,就是因為在這個期限內吃的食品最安全,陳國東建議,萬一家中存放的食物不小心過了保存期限,還是別吃為妙,如此一來才能確保腸胃的健康。此外,高溫殺菌也是避免菌從口入的良方,尤其是腸胃或抵抗力較差者,更要避免生食,最好將食物煮熟再入口較保險。
細菌無所不在
並非都有害無益
事實上,除了黴菌、大腸桿菌外,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我們肉眼見不到的細菌。陳國東表示,細菌是地球上相當古老的生物,早在37億年前就已出現蹤跡,不少疾病更與它息息相關,例如肺結核是由肺結核分枝桿菌所引起、急性扁桃腺發炎則是由鏈球菌引起,另外常見的食物中毒則是由葡萄球菌所引起。
雖然很多疾病都與細菌有關,但也不是所有細菌都對人體有害無益。像是大腸桿菌就是我們大腸中重要的細菌種類,能夠幫助人體將吃進去的食物正常消化。 陳國東說,雖然細菌無所不在,但不用因此而緊張兮兮,只要靠著良好抵抗力就能與細菌家族和平相處,反觀有些父母因為擔心細菌在孩子身上孳生,想方設法打造無菌空間,反而有可能因此減弱孩子因應細菌的抵抗力,導致效果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