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要寄發學測成績單,許多考生陸續準備甄選入學作業,今年「個人申請」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撞期非常嚴重,共有四十七校、一千零三十八個系組集中在四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占招生校系的三分之二。
筆者以過來人提出經驗談,提醒參加大學甄試考生,要懂得取捨,並且明白自己條件和優勢,衡量有無撞期、報名費多寡、甄試項目是否得心應手等因素,作為決定報名哪些校系甄試的事前準備。
筆者去年參加大學甄選,「個人申請」分為兩階段,三月分公告學測成績篩選結果後,三月底就要進行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各校系安排面試、筆試時間。
根據個人應試經驗,「個人申請」的名額雖然非常多,但是成績不夠頂尖的考生,或者在有信心沒把握的情況下,只好選填六個志願上限,以增加上榜機率。
多年來不斷被詬病的二階段甄試撞期問題,卻一直存在,站在維護考生權益的立場,教育部應該強力介入協調,讓各校辦理甄試的時間更開放,不再局限於三月底至四月底的周五、六、日才能甄試,應該可以避免甄試撞期嚴重的問題。
雖然在「個人申請」可填六個志願,但是還是必須評估自己的興趣和專長,不要盲目選填志願,當然不必六個都填滿,這樣可以省去奔波勞苦以及撞期困擾。
像我慎選了一至二個校系是最符合性向和興趣,再選擇只需繳交書面備審資料的校系,才能夠從容應試。
李又青(花蓮縣/東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