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面面觀】差異化教學 拉近英語學習落差

羅智華 |2013.02.18
3501觀看次
字級
從美國返台服務的華裔義工(穿藍色衣服者),到宜蘭縣大里國小展開二周的英語服務營,他們熱心教學,細心指導,對偏鄉學童幫助很大。圖/王燕華

【記者羅智華專題報導】台灣英語教育,長期以來呈現兩極化發展,以大學生為例,有人碰到外國旅客可以對答如流,也有人一篇英語文章都讀得很吃力;英語程度落差在國中小亦然,如何改善英語「兩極現象」成為十二年國教上路後的一大挑戰。為此,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建構「十二年國教學習支援系統」,並推動教師增能計畫與在職進修,希望透過多元化、差異化教學模式,縮短學習落差。

坊間英語補習風氣興盛,經濟能力好的父母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上」,從小就送去念雙語幼稚園、聘請英語家教,無形中拉大英語能力落差。女兒就讀國中二年級的家長張玉芝坦言,相較於數學、國文等學科,英語教育的差異尤其明顯,有些學生已經能寫出通順的英語作文,有些孩子連二十六個字母都寫不全,單字也背得七零八落,若教育當局不設法拉近學習落差,她擔心十二年國教推動後會愈加顯著,恐會打擊後段學生的信心。

為幫助學習弱勢學生,師資藝教司司長張明文表示,教育部委託台灣師範大學團隊從提升老師的「差異化教學」能力著手,藉由建立教學支援系統,讓在職教師透過研習課程,了解如何針對班上不同程度的學生提供合適教法,並設計多樣化教材,符合他們的學習需求,一步一腳印提升學生能力。除強化老師的差異化教學能力,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也推動「提升國中小英語教學成效計畫」。

負責計畫的科長林祝里表示,英語教育推動須循序漸進,師資更是影響的關鍵,教育部除了補助偏鄉老師到國外進修,也挹注經費聘請八十一位外籍教師來台、前往各地國中小輔助教學,希望透過「中西合璧」的方式,為英語教育激盪出更多火花。

「每個縣市的英語教育推動不盡相同,教學方案也應因地制宜,」林祝里強調,因應學生的不同程度,教育部除補助縣市政府成立「英語資源中心」,也結合英語輔導團優秀教師及大學教授,針對各縣市英語教育發展現況,研發適合的英語教學提升方案,達到「因材施教」目標。

教育部也與僑委會攜手辦理「海外華裔青年英語服務營」,招募華裔青年返台擔任英語教學義工,利用暑假前往花東、金門等偏鄉地區,帶領中小學生一起參加英語學習營,透過圖卡、帶動唱等方式炒熱氛圍,在這些青年義工生動的教學引導下,讓英語成為好玩又有趣的語言,林祝里笑著說,這項計畫推動成效良好,讓學生重拾學習興趣、不再害怕開口說ABC。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