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是深潭,如「天淵之別」、「九重之洲」的淵都是指「深潭」。其造形,從甲骨文以來就一直有省水或不省水二種,現在大陸的簡體字即採用俗體。
甲骨文像一個四周圍住的大水潭,潭中有水流動;金文中的水潭變成像亞的字形,中以小點表示水流;到了小篆,潭中的水變成了會打漩渦的洄水,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還特別強調說:「淵,回水也。」
會打漩渦的水通常是「深水」,所以後來「淵」便引申而有「深」的意思,如「其人淵雅」、「學識淵博」等。又由於四周圍住的深潭,乃是水的聚集之處,因此「淵藪」一詞,本指魚、獸聚集的地方,後來又進一步引申指「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如「法國巴黎常是各類流行藝術創發的淵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