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實驗室首度發射。
文/楊祖愛(美國太空總署太空工程師、國際太空站機器人CCM計畫經理)
如果我們要造一座太空站,以實驗為主,請你替它取個名字,你會取什麼呢?
1973年美國造了第一座太空站,公開徵求名字而選了《天空實驗室》(SkyLab)這個名字。顧名思義,它的任務是以在太空作實驗為主。實驗項目主要是觀察地球、太陽、星座和太空環境,以增加人類對地球資源和適應太空生活的了解,同時也測試改進太空飛行技術和機件。
美國的天空實驗室,比蘇聯的禮炮太空站晚了兩年發射,體積大了將近一倍,有36公尺長,圓筒形的機身直徑為7公尺,重達一百噸。美國一共製造了二座天空實驗室,第二座是備用的,不曾發射過,現在展覽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太空博物館內。
天空實驗室上面一開始就造好了兩個接駁口,好讓數架阿波羅號太空船來訪時停泊之用。也有壓力轉換適應的閘門,讓太空人走出艙外去作太空漫步前,先調整身體對壓力改變的適應。還在機外架設了高倍數的望遠鏡,角度可以由地面控制中心遙控調整,用來觀察天象。
這座天空實驗室,總共運行了2248天,在這六年多的時間內,曾做了四次飛行任務,第一次是無載人由電腦控制的自動飛行,把實驗室飛上太空,其後的三次都是由阿波羅載了太空人和補給品上去停泊、居住和工作。
天空實驗室在1973年5月14日發射升空,但是在進入太空軌道途中,機身上的防護流星撞擊的保護板和一組太陽能板遭到嚴重損壞。天空實驗室上本來有二組太陽能板,現在一組損壞了,電力因而大大減低,機艙內溫度升至攝氏52度,如果不盡速修好,高溫可能使得艙內壁上的塑膠融化而產生毒氣,則此太空船就完全不能用了,情況至為危急。
原先的計畫是在首次讓天空實驗室自動飛上太空後的第二天,即由阿波羅號太空船載三位太空人來訪,當對接停泊好以後,就立刻入住太空站,但是現在太空站出了狀況,美國太空總署的工程師,立刻研究找出修護的方法,因此拖延了次日的任務,在二周後,於1973年5月25日讓阿波羅出發,來到天空實驗室。
三位太空人抵達後,立刻展開太空漫步,出到艙外進行搶修工作,修好了,並且調整好了艙內溫度,實驗室內可以住人了。他們三人住了將近一個月,於1973年6月22日安全返回地球。他們是世界第一組在太空站上居住工作而生還的太空人。在此之前,雖然蘇聯的禮炮一號上面有三位太空人居住了23天,但是他們在回返地球時不幸身亡,沒有機會向世人分享他們在太空上生活的經驗。
第三次的任務是在1973年7月28日,阿波羅太空船載了三位太空人來訪,雖然在飛往天空實驗室途中,發現一個引擎會漏,但是無大礙,還是在二個月的拜訪之後,於9月25日安全回返地球。
美國最後一次天空實驗室的任務是在1973年11月16日,三位太空人在站上停留了84天,作了七百個小時的太陽星系觀察,帶了17,500張太陽系的照片回地球,這些照片為人類對星空作研究及對太陽系的了解帶來了寶貴的資料。
自從這第三批的太空人於1974年2月8日飛離天空實驗室後,美國太空總署決定不再維持這座太空站,它在無人居住維護的狀態下,運行至1979年7月11日,脫離太空軌道,損毀的碎片墜落於澳大利亞西部及印度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