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親戚家有兩個孩子,大學剛畢業的哥哥從小天資聰穎,父母期望高。仗著聰明的哥哥,求學之路順遂,準備基測時也沒有特別壓力,就順利考取公立高中。弟弟沒有哥哥靈活聰明,卻常以哥哥為榜樣,大考前整天K書,希望有好成績,但最後還是考上私立高中。
沒想到兄弟倆不僅求學之路大不同,對未來的影響也截然不同。
哥哥就讀公立高中三年期間,抱持安逸心態,考試成績未能擠進公立大學,轉而就讀私立大學。父母親以「讓孩子做雞首不做牛尾」的說法,維護哥哥的自信心。
哥哥入學後,發現自己程度優於同儕,更加自信安逸;大學四年下來,並未積極學習及開發專長,以致畢業後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才趕緊報名職訓局,學習一技之長,盼能找到好工作。
反觀弟弟在私立高中,憑藉努力進入升學班,深受師長重視,時常擔任重要幹部,還代表班上參賽。雖然在班上成績優異,弟弟仍不敢稍有鬆懈,最後以全校前三名成績考取國立大學。
在就讀大學期間,弟弟積極加強自己的能力,時常主動參與課外講座,充實知識,以獲取在學校裡學不到的多元經驗。在企業專業實習期間,更因表現傑出,得到老闆賞識,預聘為儲備幹部且薪水優渥。
成功是一分天才加上九十九分努力,天賦不足為恃;因為不思進取而導致失敗,更以「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逃避心態來面對,自然不免眼高手低。如果能夠把握學習機會,培養自己專長,未來發展自然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