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過去有研究證實,父母親肥胖會增加小孩體重過重的機率。最近則有研究發現爸爸愈胖,孩子更容易有體重過重的問題。
署立台東醫院院長祝年豐正在進行一項研究,討論父母對孩童飲食的角色,研究觀察台北、台中的國中小及幼兒園學童,初步結果顯示父親愈胖,孩子愈易過重或肥胖,其原因不只與遺傳有關,也代表家長的飲食行為會影響孩子的體重及飲食習慣。
祝年豐說,雖然進一步的風險比較仍待計算,不過初步發現,孩子愈小在家進食機會愈多,雖多為母親買菜做飯,但父親的意見也會影響餐桌上的菜色。
孩子年紀較小時,父親通常還處於壯年階段,對營養攝取、熱量控制較不留意,祝年豐表示,父親對營養的控管較粗心,對孩子的飲食也較放任,可是又有主導權,比母親更易影響孩童體重。
祝年豐說,兒童會模仿父母親的飲食行為,喜好的食物也常受到父母親飲食習慣的影響,進而影響兒童的體重。先前也有研究指出家庭中若有一位家長肥胖,孩童有近兩倍的機率肥胖,若是父母親都肥胖,則孩童肥胖的機率就增加為五倍。
「吃太飽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原凶」,台大醫院營養師陳珮蓉表示,很多家長誤認為青少年正在成長應該盡量吃,不用特別控制,但其實兒童肥胖對日後發生心血管的風險增加了五成三。
兒童的熱量控制與成人其實差不多,陳珮蓉說,兒童與成人飲食的區別在於澱粉類可多攝取,但一餐最多還是以兩碗飯為限,其他類食物則應按照國人飲食指南的建議分量,如奶、蛋、豆、魚、肉類五分、油脂類三湯匙、蔬果類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