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琨綜合外電報導】澳門藝術博物館即日起至明年三月十日,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辦迎新春年度展覽「君子比德─故宮珍藏清代玉器精品展」,展出包括清宮國寶玉觀音等百餘件精品。展期間,還有四場專題講座,由專家從不同層面剖析清宮玉器,以及清代乾隆盛世的玉器文化。
北京故宮收藏清代玉器一萬九千多件,本次展出的一百三十四件玉器精品,反映乾隆時期或清代中期的玉器風格。從禮制、宗教、生活等層面,以「受命於天、法相梵音、清室雅伴、幾暇清賞、玉不去身和含英咀華」六大專題,展現清代用玉文化,展示禮制、宗教、陳設、文房、服飾及日常等各類玉器,如玉璽、朝珠、觀音、法器、如意、筆架、發簪、妝盒、杯盤等。
其中,備受矚目的銅鎏金嵌寶座金冠飾玉觀音,是從海外回流的清宮國寶,六世班禪貝丹意希獻給乾隆皇帝七十大壽(一七八○年)的賀禮,由白玉之最的羊脂白玉雕成,並加配金冠和銅鎏金寶座。觀音像玉質純淨,細緻光潤,神態自然、安祥,刀工精純、將觀音欲傳法之態表現得栩栩如生,充分顯示中原玉器精湛的技藝。其頭飾金冠,分別以綠、紅、藍寶石加以點綴。寶座為銅鎏金製作,間飾綠松石表現蓮瓣。背靠以銅鎏金嵌刻工藝飾佛之「八寶」法器,也展現了藏族鎏金藝術的發達。
據專家賞析,乾隆朝以前的玉雕佛像製作,在玉材來源還未豐足的條件下,為數較少,但隨著乾隆中期和闐玉料不虞匱乏之後,玉雕佛像的製作不僅明顯增多,而且製作風格日益精美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