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耳熟能詳的中文用語,其實原來並不是這樣用的,了解原意之後,可能較清楚這些用語的真正意思。網路上列舉了幾則 ,頗有意思,提供讀者參可: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指「副將」。
原意是三個副將的智慧頂一個諸葛亮,流傳中,人們誤將「裨將」說成了「皮匠」。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這一俗語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
意為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是年齡很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音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無奸不成商
本為「無尖不成商」。
「無尖」的「尖」,源自於古代用來度量的斗。古代米商做生意時,除了要將斗裝滿之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斗裡的米冒著尖兒。
在那個時代,不能敦厚到這種程度的,就被公認為不夠資格當商人;現在道德「一日千里地下滑」,「無尖不成商」慢慢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無奸不成商」。
◎狗屁不通
最初是「狗皮不通」。
狗的表皮沒有汗腺,酷夏時節,要借助舌頭來散發體內的燥熱,「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體這一特點而言。
由於「皮」與「屁」諧音,屁為汙濁之物,對於文理不通的詩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貶義,意思更為鮮明。後來人們將錯就錯,約定俗成地將「狗皮不通」變成了「狗屁不通」。
◎王八蛋
這是民間一句罵人俗語「忘八端」的諧音。
古時的「八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端」為做人之本,忘記這「八端」,即忘記做人的根本。
後來,「忘八端」竟被以訛傳訛,變成「王八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