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時,聽到男同事在慨嘆他女兒,也納悶自己和太太怎麼會教出思想和行為都令她們傷腦筋的女兒?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安慰他,並詢問發生了什麼事?他告訴我們,學校老師出了一個作文題目是「我的志願」,女兒寫將來要當老師。這個志願很不錯啊!可是男同事搖搖頭說,女兒要當老師的理由,竟是帶學生出去旅行都不用自己出錢,而且在教師節還可以得到很多禮物和卡片,看到女兒寫這樣的內容,他差點沒有昏倒,於是對女兒曉以大義,從八點多講到十二點多,但女兒就是一副不受教的樣子,讓他非常難過。
我想到我自己的孩子也不遑多讓,說出來的話和做出來的事情,都讓我懷疑這是我教出來的孩子嗎?可是孩子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也由不得我們說教。
親子之間常常處於敵對的關係,但這樣兩敗俱傷的結果我並不樂見,也知道龍不一定會生龍,鳳也不一定會生鳳。於是調整心態與做法,孩子並不是我們的複製品,孩子教還是要教,但口氣和方法要改變,我試著去理解他的想法,不急著去否定他,雖然常常都會有內傷的感覺,但自己的孩子不教,誰要來教呢?
好竹出歹筍固然令人氣餒,但換個角度,能把歹筍教成好筍,不也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榮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