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與足趾的檢查,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年一次。值得一提的是:微蛋白在糖尿病患者身上的異常出現,代表早期、可逆性的腎病變,尿中微蛋白校正值ACR的檢測,應該每三至六個月測試一次,做為治療指標。
糖尿病足趾病變,除了足趾末稍血管病變外,由於末稍微細血管的循環大為受阻,會產生連帶性的末稍感覺遲頓,以及黴菌的大為滋生並嚴重感染。
台灣地區的氣候濕熱,適合黴菌滋生蔓延,人們對足趾的衛生照護又不好,常提供疾病(細菌、病毒、黴菌等)感染溫床,糖尿病患容易得到香港腳不自知。
香港腳的表現,可從無感的灰趾甲、發癢的小水泡、脫皮劇癢、到局部性熱紅痛腫的二次細菌感染,若不小心用手指抓癢,又摸身體其它部位,誘發全身性癢腫與皮膚粗糙;由於東西洋的教科書寫得並不詳盡,許多醫生缺乏這方面的診斷經驗。
老人家致命的三高疾病,已談了高血脂與糖尿病的檢查,剩下高血壓。血壓分為收縮壓(俗稱高壓)與舒張壓(俗稱低壓),量度時最好同時計測脈博數。
量血壓有容易疏忽的地方;傳統的測量多以兩手臂上臂為對象,測量帶(鬆緊帶)的最大壓迫點,最好靠近前內側肱動脈(上臂動脈)經過的路線,鬆緊的程度以中指和食指兩個手指可伸入為限,太鬆測量會偏低,太緊則指端發麻而發紫,受檢者會不舒服。
血壓的觀測經常以高壓為主,低壓的觀查做輔助;任何一樣超過標準均視為高血壓。量度時,最好左、右手分別測量,且都要記錄。
血壓是健康的指標之一,因此同一時段內計量的血壓,都得給醫生當參考,不要隱瞞;畢竟中風、冠心病、主動脈剝離、腹主動脈瘤破裂,都發生在血壓急遽升高時,而不在心平氣和時。
同一時段內,血壓會因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動,高低不一,千萬別因懷疑儀器的準確性,誤了健康。
(作者為台南市立醫院老年內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