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與德國化敵為友簽訂的歷史性條約今年邁入五十周年,法國總統歐蘭德(右)二十一日晚抵達大雪紛飛的德國首都柏林,與德國總理梅克爾會合,準備參加「艾里賽條約(Elysee Treaty)」五十周年的系列緊湊活動,藉以掩飾兩國間揮之不去的不合。圖/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與德國化敵為友簽訂的歷史性條約今年邁入五十周年,法國總統歐蘭德(右圖右/路透)二十一日晚抵達大雪紛飛的德國首都柏林,與德國總理梅克爾會合,準備參加「艾里賽條約(Elysee Treaty)」五十周年的系列緊湊活動,藉以掩飾兩國間揮之不去的不合。
歐蘭德抵達柏林後,與梅克爾一同出席約有二百名德法青年參加的電視辯論會,儘管兩國因歐元危機關係緊張,歐梅兩人仍試著展現團結一致的形象。
一九六三年艾里賽條約簽訂時,歐蘭德與梅克爾都還只有八歲。
最後的慶祝活動是柏林愛樂音樂廳的表演,演奏曲目包括巴哈與法國作曲家聖桑的作品。
除了對歐元危機看法不同,巴黎與柏林在軍事方面合作也有限,從目前兩國對馬利危機的處理,以及德國二○一一年對利比亞的不干預就能看出;不過梅克爾希望淡化兩國的不合,堅稱德國不會讓夥伴孤立無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