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十二年國教實施在即,但也因免學費政策,每年將花掉超過二百億元,對其他配套造成排擠效應。教育部政務次長陳益興昨天說,規畫十二年國教以來,「從來沒有要排富。」
但正因我們國家沒有絕對條件提供充裕經費落實十二年國教,有條件的排富仍要考慮;筆者認為,如果真要「排富」,並不是以家戶所得作為標準與唯一要件,應該根據學生出身與就讀學校性質與區域作標準。
首先,優先「免付費」的是偏鄉、離島與原住民區域所屬的高中職、五專學生,因在城鄉嚴重落差下的學習,在別無選擇的在地就讀不公平待遇下,給他們免學費優惠,多少算是「補償」。
其次,可「免付費」的是技職學校,因政府希望台灣高職教育能穩紮穩打,讓所有學生「免學費」是必要且應該的。另外,為鼓勵社區高中成長茁壯,讓學生留在居住學區就學,讓他們免除繳交學費,也是不錯做法。
最後,對於負盛名的頂尖私立中學與公立明星高中,因前者收費較高,如果「免學費」,無毋寧是增加政府更大的負擔;後者是因政府給予較佳師資等資源,若一律「免學費」,對其他社區、偏鄉、離島高中與高職有所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