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場公職考試——初等考試登場,六萬六千多人搶三百五十七個缺,粗估錄取率僅百分之零點四五,考生平均年齡超過三十一歲,是近年來「最老」,年逾四十歲的中年人超過一成二,比率也是近年最高。有名六十五歲的「老人」也報考,爭搶29K的公職鐵飯碗,看了讓人五味雜陳。「高資低考」也很嚴重,今年超過八成八大專以上畢業,包括博士三十五名、碩士五千多名。
早年經濟不佳,國家財政拮据,公職人員待遇偏低,公務員被揶揄「吃不飽,餓不死」,有野心的人根本看不上眼,紛紛往民間企業發展,公務員被視為「次等人才」。政府為留住人才,給了許多加給、津貼、獎金、福利,如交通費、租屋津貼等,甚至連旅遊都有旅遊卡,不出門的人就拿去買東買西消化掉。
公職人員安定、有保障,一旦當了公務員,連退休生活都不必操心,可說一輩子可「躺著度過」,這就是「鐵飯碗」的由來。工作安定難免會有混日子的心態,公務員工作有人輕鬆,有人煩重,早年有背景、有靠山的人找個閒缺,整天看報、喝咖啡、聊是非,過著「等吃飯、等下班、等領薪水、等退休的」的四等生活。
公務員福利愈累積愈豐厚,相對民間企業受景氣上上下下影響,好好壞壞不安穩,許多人就以公務人員為追求目標,有人一生都在考公職,考到白髮蒼蒼不叫苦。
國家為了招攬不同功能公務人員,設計許多不同等級考試,如高考、普考、特考、初考等,因競爭激烈,僧多粥少,許多高學歷的人屈就,報考低職等考試,「高資低考」愈來愈嚴重,使國家求才用心,形同白費。
俗語說「百無一用是書生」,會讀書、會考試不一定會做事,但為求公平,又不能不以考試取才,初等考試暴露叢叢問題即是一例。
隨著時空的推移,除了近來備受議論的公教人員待遇、福利、退休等問題應盡速檢討外,對公職考試產生的種種後遺症也應改善,以免立意良善的制度走入偏差。
莆田客(文字工作者
/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