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八成五的民眾希望中小學導師小於五十五歲,這份民調充分反映一般民眾的看法,身為幼教人員也多次聽到教師的心聲,一些年近五十五歲的導師有「力不從心不如歸去」的念頭。
導師年輕化有其優點,一則讓班級經營更符合民眾或老師期待,又能讓許多的「流浪教師」有擔任教師的機會,政府不妨趁規畫年金及退休制度改革時,好好檢討。
很多年輕人想投入教職,隨著家長或社會要求愈來愈多元,老師工作並不輕鬆,導師的壓力更是沉重。
導師除了照顧學生課業,在學生行為、人際關係或家長互動,大多數全時間、全方位為學生付出,令人感動。
年輕力壯的老師,或許足以應付教學與輔導工作,要超過五十五歲老師勉力為之,豈不強人所難嗎?
導師必須比一般教師有耐心、愛心,無怨無悔付出,不時激發學生榮譽心,創意才可激勵學生士氣,不是簡單的事。
讓三十歲到五十歲有經驗、有活力、有創意的老師擔任導師,有利於班級經營,五十歲或五十五歲以上的老師則兼任行政職務,從旁協助年輕導師,達到經驗傳承,一舉多得。
有些超過五十五歲的導師,依然有熱情活力,體力精神還足堪擔任者,不能剝奪其擔任導師意願;反之,若勉強留任,學校必須透過導師評鑑機制,汰換不適者,才能提升教學品質。
政府研議老師退休年齡,應周延考量,不要淪為「政府多出錢,老師勉強留,家長不歡迎」的三輸局面。
蕭靜方(花蓮縣
/幼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