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體報導,台北市議會因大陸遊客行為舉止過於喧鬧,導致安寧、安全等疑慮。
因此議會祭出新規,禁止大陸遊客從仁愛路正門進出,一律只能由議會後側松高路進入。此舉引發歧視與否爭議。
陸客團若人數太多,過於喧譁,影響到他人,的確應檢討改進,素質要提升。
儘管台北市議會強調「分流管理」是基於安全與考量,「洽公走前門,用餐走後門」沒有針對陸客,也無歧視之意。但既然引發爭議和質疑,台北市議會是否不該如此矯枉過正?
陸客若只是像議會餐廳人員所說的,只是講話比較大聲,整體秩序良好,並不是有報導指出的亂丟菸蒂。
台北市議會應該有因應措施和積極作為,像每天限制參觀人數,工作人員在旁協助柔性勸導等方式,來維護環境和秩序。
台灣的人文素養是台灣的軟實力和驕傲,前陣子的台東白沙灣餐廳賣剩菜給陸客食用,已重創台灣的觀光形象。
現台北市議會禁止陸客走正門,讓陸客感覺有差別待遇,這的確不是民主、人權、文明的台灣社會應有的待客之道。
李曉月(台北市/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