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詩歌節」 沙龍式的圓桌詩會

鄭淑芬 |2006.10.31
470觀看次
字級

【記者鄭淑芬台北報導】第一屆「太平洋詩歌節」將於十一月三日至五日,在花蓮松園別館盛大舉行,一連三天的詩歌節,詩人余光中、楊牧、鄭愁予、席慕蓉、黃春明、陳克華,及詩評家焦桐、蕭蕭、劉紀蕙、陳芳明等人,將會採用歐洲文藝復興時代salon(沙龍)的方式,以詩為活動靈魂,進行國內首見「圓桌詩會」,從早到晚談詩、評詩、吟詠詩、表演詩,「詩」意無限。

活動總召集人陳黎指出,花蓮是「詩歌之鄉」,在多元族群環境中,留下豐富詩歌遺產,因此選擇在花蓮著名人文藝術景點松園別館舉辦第一屆「太平洋詩歌節」,格外「詩」意。

陳黎表示,詩歌節除了由與會的詩人及詩評家各挑出一首自己最喜愛的台灣詩在「圓桌詩會」中討論,也在網站上架起飆詩平台,以虛擬的「網路詩械鬥」活動吸引年輕學子及新生代的詩人加入「詩角力」行列。

主辦單位吳景聰文化藝術基金會表示,東部特有的寧靜安詳環境與美景,不僅孕育出許多氣質獨具又視野開闊的詩人,其兼容並蓄的民俗風情,更匯聚了阿美、泰雅、太魯閣、布農、噶瑪蘭、閩、客、外省漢人等多元的鄉音與文化特質,非常適合推廣詩歌藝術。

原住民詩人阿道‧巴辣夫昨天在宣告記者會中,現場朗誦詩歌,令人感受到詩歌對人內心深處的震撼力與感染力。在詩人眼中,如何詠嘆台灣之美?想了解詩歌之美的民眾,不妨到松園別館走一趟,在詩歌節活動裡一探「詩」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