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鐵將通車,北高之間的直達車只需九十分鐘,並將票價壓在一千五百元以下,為國內航空業者造成不小的威脅。報載景氣原本就處於低迷的國內航空業者,為因應高鐵通車,除了祭出四家業者「聯營」的招數,還打算展開大幅調降票價的「割喉戰」,和高鐵進行長期對抗。
航空公司如此大手筆的殺價競爭,不禁令人質疑,過去國內航線票價是否過高?交通部航政司核可「法定票價」時,是否盡到嚴格審查與監督之責?還是只要航空業者一哭窮,主管機關就核准漲價,把搭機的民眾當冤大頭?
其次,北高之間的運載能量,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出現爆發性的成長,所以高鐵營運後,北高運輸勢必出現「供給增加,需求不變」的現象,削價競爭將無法避免,消費者可能會因此節省開支,並有更多的選擇,但是千萬不要高興得太早,因為這需要主管機關善盡職責,要比以往更用心地監督國內航空業者對飛機維修,否則會令人擔心飛安會不會因為調降票價,也跟著打折縮水,反而造成旅客潛在的危險?
「有競爭才有進步」是商業活動不變的鐵律,不過,筆者不樂見不理性,甚至不惜犧牲安全的惡性降價競爭,希望國內航空業者能趁此反求諸己,要加強對消費者的服務,留住消費者的心,不要只會利用年節假日大賺加班機的錢,讓旅客反感,否則就算再降價,消費者還是不會選擇搭乘國內班機。
茶仙(高雄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