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國中第八節課的收費和上課內容,日前再度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教育當局、專家和家長對此議題也多所討論,但還是不了了之。
我有三個孩子,兩個讀國中、一個讀高中,看著孩子每天早出晚歸、晚睡早起的匆忙緊張,相較於國民小學的多元開放、正常發展,特別顯得當今中學教育扭曲、不健康,中學生每天要上很多課、要考很多試,試題不是細瑣刁鑽,就是過於艱澀,個人對此深惡痛絕,所以強烈建議國中第八節課什麼都別上,留給年輕學子一點稍微能喘息的空白吧!
台灣的教育只要碰上聯考和學測,就變得偏離教育本質,學校教育不再是人教人、人影響人的歷程,取而代之的是訓練學生成為追求高分數的考試機器,能考高分就是好學生,排名落在班級後段就成了壞學生;為了追求高分數、高升學率,副科不上、活動不辦、隨意借課、調課不說,天天考試,連第八節課都要上課,將原本應屬自願參加的性質,變成全員被強迫參加,這等於鼓勵惡性競爭,有違教育人員應有的修為。
第八節課就算有需要,也應維持自願參加的性質,所以不能作為教新進度的用途,以免影響沒有參加學生的權益。個人淺見,最為理想的作法是用於補救教學,或讓學生完成家庭作業,及作為預習、複習功課的用途,其中以補救教學最為需要,而且最好是以「個別指導」的方式進行,學生沒有「反芻」的機會,學習效果將大打折扣,基礎不夠穩固,未來的學習也將大受影響,所以把第八節課作為「精熟學習」或「補救教學」,最為適當。
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學習時間與學習成效未必成正比,與其用第八節課將學生綁在學校學習,不如留給學生一段「反芻」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己學習的「整理」、「預習」或「復習」,甚至是預留給孩子休息時間,都是不錯的選擇,就是別再上正課了!
夫子(台北市/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