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劍潭里致力節能減碳,去年排碳量足足減少八十噸,從近三百噸降至兩百十幾噸,加上企業協助購買碳權,將碳排放量抵銷、補償至零,而成為全國第一個「零排碳」的碳中和社區。
該里里長與居民通力合作,以行動實施節能減碳,將里辦公室及公共照明設備汰換為省電LED燈具、全面改裝省水水龍頭、響應世界關燈日、清除垃圾和髒亂、設植生牆、綠屋頂及鼓勵學童健走上學。
經英國標準協會(BSI)國際認證機構溫室氣體計算、盤查、量化及抵換方式,達成「零碳」目標。據估算,努力成果約等於多種八千棵樹。
眾所周知,生活中舉凡電器用品、電腦設備、開燈、水龍頭、車輛及飲食等食衣住行,無時無刻都在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要降低碳排放量,除了大量減少使用「碳源」外,透過環境清理及整潔,輔以其他更環保的器物取代,都是減碳的不二法門。
筆者認為,政府及民間團體雖大力推動節能減碳措施,但因千頭萬緒、整合不易或各自為政,始終無法理出一個既明顯,且讓人民深刻感受的具體案例。
現在北市終於有一個足供參考的「典範」擺在眼前,政府主管機關應該趁此大好機會,將「環保標竿」製成教材,廣為計畫、宣導及必要協助,讓全國更多村里起而仿效辦理,希望從點、到線、到面,創造一座碳中和寶島。
陳曦文(新北市
/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