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過了這麼多天,才帶來看病?」我問病人的兒子。
「因為周末我們比較有空,帶老人家來看病順便全身檢查;沒想到在急診室兩天,也沒有做什麼『特別進一步』的檢查。」病人的兒子抱怨假日來看病,不但沒省時間反而浪費時間。
以上的場景最近常在門診遇到,我會跟這些家屬們說:
「以前,假日或周末去看病或做檢查都很平常;但現代的內行人都是在(平常日)非假日看病的。因為台灣的醫院隨著時代潮流已改變經營方式了。」
「可是醫院周末也看病的話,對於民眾比較方便啊。」
「所以大醫院有規定,一定要看掛『急診』有生命危險或極端不舒服的病人,但,是指『有急診必要』的病人。」
「那醫院為什麼不規定醫師護理師輪流排班?」
「是有規定,但前陣子護理師因排班問題,邊上班邊打點滴,照片被登上美國有線新聞網,讓台灣被認為是壓迫『血汗護士』的國家,造成全國護理慌,惡果到現在還在影響中。」「唉,那醫師呢?」
「前陣子有幾個醫師在工作時突然發生中風,還有醫師在上班後暴斃,讓醫療單位被批評成『血汗醫院』,造成醫院必須主動幫醫師跟護理師們保障基本人權─特別是值班的問題。」
「喔,原來醫師、護理師也有人權。」
「我國目前基本上從總統到工友統統已被保障基本工時,且不守法者(強迫雇員工作超出工時)還會被警告與處罰。」
「那倒底該怎麼看病才好?」
「假如看病的目的是做檢查跟拿藥治療的話,挑平常日到大醫院看病。因是正常上班時間,所有運作都正常,人手也夠,各種醫療處置與檢查順暢,不像假日或周末只有不得不值班的醫療人員,或留守看急診的基本人力而已。」
病人跟兒子要離去前,我又說:
「我剛才所說,是指一般的狀況。當緊急狀況發生,必須救命而分秒必爭時,還是要看急診,這時候就不能故意等到門診時間而延誤就醫。」
「我知道,該急診時才去急診,沒急診必要,只是想做檢查或拿藥時,看門診反而省時間。」
「對,幫自己省時間,也幫真正需要急診的病人珍惜急診醫療資源,這可是做功德喔。」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