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譜》是唐朝孫過庭所撰寫的一件有關書法論文的草書長卷。
一般認為《書譜》在書法藝術及書法理論這兩方面都是極佳的作品,因此被讚美為「書、論雙絕」。
就書法而言,它是唐代今草的代表作。字形結構、布局的精妙;線條起、伏、頓、挫、遲、速、逆、順、偏、正等極具變化;以及通篇行氣如行雲流水,上下通達、左右連氣。最能表現出王羲之的書法況味。
本作品為紙本,縱二七‧二公分,橫八九八‧二四公分。前後共三五一行,三五○○餘字。衍文七十餘字,「漢末伯英」下缺三十字、「心不厭精」下缺三十字。字數既多,是適合學習草書進階者臨摹傳習的極佳範本。
就書論而言,為書法美學奠定了理論基礎。例如:其中有五合五乖之論,闡述了五種適合寫字及五種不適合寫字的狀況:
神怡務閑,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時和氣潤,三合也;紙墨相發,四合也;偶然欲書,五合也。
心遽體留,一乖也;意違勢屈,二乖也;風燥日炎,三乖也;紙墨不稱,四乖也;情怠手闌,五乖也。
對書法點畫線條提出的論述:
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
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挫於毫芒。
另外,對當時流傳甚廣的「衛夫人筆陣圖」等,也提出批判與駁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