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email給我一系列生活好點子照片,其中一張,把平口大衣夾掛在廚具櫃把手上,幹嘛呢?夾著一張食譜,做菜就方便啦!哈,果然是個好點子。不過,對我不挺合用,我總不能把食譜一張張撕下來吧?
我是那種對生活工具書絕對尊重、倚賴的人。自從開始為孩子做便當,這些年束之高閣的所有食譜全部請下架,堆放客廳茶几上,成為「茶餘飯後」主要讀物──本來那裡堆放的是《科學人》雜誌。
我手上的一疊食譜中,歷史最悠久的一本是出版於民國六十九年,蔡淑昭、陳雪霞合著的《速簡食譜》。蔡淑昭當年是中國文化學院家政系主任,這本書是該系師生與世界文物出版社合作的產物。那年出國念書,我從家裡胡亂抓兩本食譜,這一本太實用了,陪伴我度過兩年留學歲月,又飄洋過海回來。因為強調「速簡」,上頭的菜都不難做,食材也不刁鑽,滑蛋蝦仁、豉汁排骨什麼的基本菜,言簡意賅,最適合我這種「忙人」。
我回國後在漢光出版待過一陣子,食譜是漢光的重要資產,雖然我編的是文學類,當時帶回家的書,現在還會再拿出來看的,坦白說,就是食譜。近日還常翻閱的則是一本四百多頁旗林文化出版的《傅培梅時間的美味中國菜》,記錄的食譜整整七百道,按主食材分類。我一周上超市買一次菜,前兩三天要做什麼,「心中有譜」,到周四常常就翻冰箱看看還剩下什麼,這時按著現有食材翻這本百科般的大食譜,往往能找到靈感。
但常使用食譜的人都知道,幾乎每一本食譜,至少會有一半以上是你不喜歡、不適合做的菜,而你想做的,上頭卻找不到。於是「Google」是我另一本雲端大食譜。幾乎什麼菜、什麼組合,在上頭都找得到。但網路資訊的問題在於菁蕪共存,沒有人幫你把關。最麻煩的是,書本食譜做菜時隨手往凳子上一擱,做一半,程序忘了,低頭看一下,一點也不礙事;但網路怎麼辦?iPad放廚房多危險哪,被油噴、被水淹,被手肘一撞落地就完了。還是書本好,撿起來擦擦就沒事。我的食譜都被油濺得髒髒的,大家才知道我多賢慧呢!
老外發明用衣夾夾食譜高掛,可以舉頭望食譜,我倒是很想把兒子的樂譜架搬來廚房,還可以調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