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詠,生卒年不詳,河南洛陽人,開元十二年進士及第,張說薦為駕部員外郎,唯仕途多舛,終隱汝水。王維〈贈祖三詠〉見其交情匪淺:「結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余不淺。」成名作為應試時寫〈終南望餘雪〉:「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筆力蒼勁以襯終南山幽清,語雖竟而味未窮。其人如詩,深簡自持,《河嶽英靈集》堪為知音:「剪刻省靜,用思尤苦。」
見其邊塞詩〈望薊門〉述大唐軍業:「燕台一去(一作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雲生擁薊城。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薊門」即薊丘,又稱薊門關,唐幽州治所,訛傳今北京德勝門外。清乾隆皇帝御制碑「薊門煙樹」,燕京八景之一(另七景為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台夕照、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盧溝曉月、居庸疊翠)。然而此處北京德勝門非古薊城,亦非古薊門,是元朝大都肅清門遺址。據《金史》載,金朝中都城有地名薊門,位大悲閣南行一里,大悲閣早廢,真正古薊門亦早已消失。
首聯從邊防要塞燕台遠望薊門,內心激昂奮亢。帳營軍歌響動,簫鼓不絕,漢將戰氣高昂,勝情勃發。「燕台」為幽州台,又稱黃金台,傳戰國燕昭王築,位今河北易縣東南。以燕台開篇,有震懾效果,「笳鼓喧喧」使軍聲揚威,漢將營是安祿山軍營。
頷聯視野是積雪萬里,寒光侵閃,曙光朗耀邊防,軍旌飛揚飄展。「三邊」指幽、并、涼三州,地處邊疆,泛稱邊塞。此聯以雪光動鎧甲,「三邊」舉軍勢,器宇非凡。
頸聯鋪陳沙場烽火在胡地惹紅,巍山位座海畔,高聳入雲,簇擁薊州城,堅如磐石。戰事在烽火、雪光、月情中駁火,更顯唐軍邊防位處上風。
尾聯以非如班超少時投筆從戎賦纓殺敵,也想立刻進入戰場,馬上奮戰。「投筆吏」指班超,見《後漢書.班超傳》:「家貧,常為官傭書以自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以班超之志壯己之心,詩情高格,不著壘垛,直行不曲,氣格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