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學測歷史只考二十四題,範圍十分廣泛,尤其跨領域考題已成趨勢。歷史老師建議考生,可從考古題中歸納出常考的重點和題型,更要注意課本的大標題,「統統讀就對了」。
成功高中歷史老師莊德仁表示,近年大考中心的命題新趨勢為綜合性考題,歷史科和地理、公民都朝向綁在一起出題組,並以時事為背景出題。熱門時事包含歐債、以阿衝突、茉莉花革命以及韓國總統大選,都是命題焦點。
莊德仁說,大考中心在台灣史、本國史、西洋史的出題比重非常平均;台灣史部分,出題重點範圍還是在清朝、日治時期,以及政府遷台三大方向;日治時期皇民化、日本近代化建設、義務教育的推廣,是最常考的主題。
中國史部分,上古史以春秋戰國、漢朝為重點;中古時代則要注意隋唐時期的典章制度、士族生活以及宗教文化;近代史則要注意宋明時代市民階層的社會生活及朝貢、商業貿易的轉變;清末一定要注意各種內憂外患所帶來的影響、晚清變法、上海的開港和文化衝突。民國則要注意中共的崛起。
世界史部分,莊德仁表示,基督教是常考重點,中古歐洲封建體制、十字軍、文藝復興、伊斯蘭文化、工業革命、美國獨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以及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常考題。
應答技巧方面,補教老師高健則歸納幾點解題重點,「時間在哪裡,解題關鍵就在哪裡」。高健表示,歷史考題大多測驗學生,能否透過情境的描述,進一步判斷出時代背景,「時間就是解題關鍵」,考生要切記題目中提供的時間點,不能只把它當成無關緊要的一個數字。
高健說,很多學生看題時,往往會圈選所謂的「關鍵字」,對簡單的題目這樣做沒有錯,但若是刻意設計的題目則易中陷阱。他提醒考生,看到有意義的敘述,可刪除選項的才叫關鍵字,才能避免選到命題者刻意安排混淆考生的錯誤答案。(系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