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很重視贏家姿態,他在〈軍形篇〉說過,靠打仗而取勝,即使天下都稱讚,也不算最高明;因為真正善於用兵的人,是那些沒有過人智慧和名聲、沒有蓋世戰功和勇氣,甚至是連仗都不用打的人。因為這些贏家的策略是:「打敗注定會敗的敵人」,他的成功是從謀畫而來。
如果「知己知彼」及「周全的計畫」是勝敵的主因,那麼〈軍爭第七〉這句:「圍師必闕,窮寇勿迫」,就不能單從字義上解釋為「不把對方置於絕境,要給對方一定的迴旋餘地。」
〈軍爭篇〉原文說,占據高地和背靠丘陵的敵人,不要正面仰攻;假裝敗逃的敵人,不要跟蹤追擊;不要對抗敵人的精銳部隊;不要貪食敵人的誘餌之兵。尤其「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這個概念曾讓我深有所感。
我曾以為它是提醒我們在人生的鬥爭中,別忘了給對方留下退路,以免敵人面臨困境而生出決一死戰的念頭;所以逼人不能逼到死角,把人逼到絕境,就有可能激出破釜沉舟的反撲決心。我以為孫子只是單純的要我們不能襲擊撤退的軍隊,也不能追殺走投無路的敵人,否則敵人狗急跳牆,將淪為窮寇,殊死抗戰,結果造成兩敗俱傷。
直到有一天我拿著電視遙控器,轉到Discovery頻道才恍然大悟,因為我看到非洲草原的生態,原來獅子被稱為萬獸之王,並不是因為牠比老虎強壯,也不是因為牠比豹子跑得快,而是牠懂得配合團隊,設陷阱、圍勦獵物,同時能夠耐心等待好的出手點;而且獅子絕不會去逗弄小鳥,因為小鳥不像水牛或羚羊般值得獵殺。
這讓我想到孫子說的話,贏家沉得住氣,不會貪圖小便宜,因為那於事無補;贏家為了得到完整的勝利,在出手時,即使給敵人留下缺口逃生,那是故意利用敵人的走投無路,將他誘出陣營,引導他往你預先設下的陷阱裡跳,目的是讓你贏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