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日前宣布「二○一三年客庄十二大節慶─客庄喜慶好客來」,除了延續客委會原有的「客家桐花祭」、「六堆嘉年華」和「客家傳統戲曲收冬戲」等三大活動,選出包括苗栗龍、屏東六堆伯公文化藝術祭、新竹縣義民文化祭、桃園平鎮「麒麟迎神‧平安賜福」等十八項具地方特色的客家節慶,帶領民眾體驗客家傳統民俗活動。
客委會自二○○九年起策畫「客庄十二大節慶」,每年吸引不少觀光人潮,像是去年,就帶來超過千萬人潮、三百多億的觀光產值。今年則首度加入新竹縣寶山鄉流傳百年的「打中午文化季」。
客委會主委黃玉振表示,「打中午」是寶山鄉每年農曆正月十四、十五日神明遶境時,由負責「打中午」的庄頭,挑擔擺出拿手客家菜,提供迎神陣頭與鄉親食用,讓大家將菜餚吃光光,祈求新年「食空空、好年冬」的風俗。他指出,「打中午」習俗過去幾十年來已逐漸沒落,希望能擴大這項風俗,讓老一輩重溫兒時記憶,進而帶動年輕人親近客家文化。
在「二○一三年客庄十二大節慶」中,由苗栗公館「客家福菜文化節」開跑,公館全鄉二百多座「土地伯公」,十九日齊聚五鶴山五穀宮的「土地伯公來朝‧闔家平安祭聖大典」,祈地方風調雨順,並舉辦「千人食福」,晚間在公館國小舉行「福氣滿堂晚會」,邀請知名藝人及客家流行歌手精采演出。
二月苗栗龍於元宵節迎龍燃放鞭炮,象徵用鞭炮炸龍驅邪納吉;台中東勢的「新丁粄節」,體驗道教的求子儀式;屏東六堆於元宵前後有「六堆伯公文化藝術祭」祈福活動;新竹於農曆正月二十日舉行「天穿日」,辦唱客家山歌比賽。
苗栗頭份四大客庄五月(農曆四月八日佛陀誕辰)舉行「頭份四月八客家文化節」、「媽祖迎神賽會」等宗教盛會;苗栗三義六月辦「雲火龍節」,運用秋收後的稻桿及竹片編織龍形,並在龍身插滿敬香,放在路口求平安,衍生接龍、遊龍、舞龍、送龍等習俗,象徵遶境祈福。
「義民爺」與「土地伯公」是台灣客家人重要信仰神祇,因此客委會分別八月在新竹縣舉行「義民文化祭」,九月在桃園縣平鎮市規畫涵蓋三界爺(三官大帝)、伯公、義民爺文化的「麒麟迎神‧平安賜福」;十一月在南投縣則有「國姓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