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年,大陸沿海地區缺工頻傳,台灣企業富士康兩度調薪因應,迫使其他業者不得不跟進,有些規模較小的公司不敵罷工潮和加薪潮,只得關廠倒閉。
但是富士康在大幅調漲工資後不久,一方面把成本轉嫁出去,一方面順勢配合中國政策移廠內陸,經營成本不升反降,更加提升了競爭力,也洗刷了血汗工廠的疑慮。
這樣的手法得到的評價不管是褒還是貶,至少它搶到了一個攻占上風的關鍵位子,這就是孫子兵法所說的「致人而不致於人」,當你取得主動出擊、先發制人的優勢,就能把敵人牽制住,進而玩弄於股掌間。
贏,代表生存的機會,所以打仗只能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不斷地獲得勝利。也因此決策者的思維必須跳脫,不能受限於資源和形勢的劣勢。
就像二次大戰時,「德意志非洲軍」將領隆美爾率領為數不多的德軍,以及龐大卻無所作為的義大利部隊,奪取英軍裝備,終於威脅到英軍在埃及的運輸線;另外德國潛艇採取「狼群戰術」,隨即化解德國海軍水面艦艇不足的劣勢。
其實在《孫子兵法》中,舉凡「伐謀」、「伐交」,以及如何行軍、利用地形地物,都是為了讓我方取得主動的優勢,「致人」就是把所有優勢集中到自己這裡,以免被敵人宰制。
從古至今,歷史一再驗證掌控大局、主宰情勢的重要性。
戰國時期,趙國都城邯鄲被秦軍包圍,毛遂挾劍威脅楚王結盟,使平原君所率領的使節團成功解除趙國之危。
二十世紀初期,印度聖雄甘地以和平非暴力運動對抗強大的英國壓榨,迫使英國政府頒布新憲法,同意印度發展自治體制,為日後印度的獨立奠定基礎。
這些事例說明,唯有讓對手照著你的劇本演,他就無法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