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把事情做對—推動積極進取的兩岸統合政策

陳朝平(資深媒體人) |2013.01.01
837觀看次
字級

去年十一月三十日,筆者在《人間福報》以「做對的事才能建立歷史地位」為題,建議馬總統遵行憲法精神,尊重行政院長的職權,讓行政院長有責有權,放手去推動行政團隊擬定的施政藍圖。亦即「做對的事」!政治人物能夠建立制度,就是做對的事,自然也就能建立歷史地位。

政治人物在做對的事情之餘,若是還能將「事情做對」,其歷史地位更將是屹立不搖。那麼,馬總統如何能把事情做對呢?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總統是國家主權的象徵,其最重要的職權國防與外交,而在兩岸分裂的客觀情勢之下,兩岸關係更是總統最重要的職權之一。兩岸關係是台灣長期發展的關鍵所在,馬總統如果可以在兩岸關係上取得一定的成績,不但能夠穩定台灣政治經濟發展,更能寫下歷史璀璨的一頁,建立歷史地位。筆者認為,馬總統要把事情做對,就必須把兩岸關係的相關事務做對做好。

關於兩岸關係,馬總統在二○○八年就任總統時,主張「不統、不獨、不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穩定發展,最符合當前兩岸的利益。在彼時,「不統、不獨、不武」應該是矯正陳水扁八年執政激進盲動寧靜台獨政策的最佳解藥。不過,事隔四年,胡錦濤在共黨十八大工作報告中拋出了兩岸協商和平協議的議題後,馬總統的「新三不」政策,似乎已經到了必要調整的時刻。

從邏輯上來說,「不統、不獨、不武」實則意涵著維持現狀。然而,天下萬物萬事,時刻在變,豈有不動如山之理?兩岸關係一路走來,無論經濟貿易、文化交流、觀光投資,甚至是法律政務,無一不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不統、不獨、不武,顯然過於消極被動,已經無法因應現階段的兩岸以及國際情勢了。

兩岸關係要從現階段的不統、不獨走向一個合理安排的政治架構,當然不是一蹴可及的。試看德國的統一,西德歷代的政治領袖花了多少心血、耗費了多少歲月,最後,柏林圍牆傾倒,水到渠成,兩德乃告統一。無論如何,這中間,兩岸中國人必須逐步凝聚共識,實現和平繁榮的目標。而所謂共識,並非專指政治共識,而是泛指一切經濟、文化、教育的共識;至於共識的形成與凝聚,或許可以從兩岸共同營造特定的事件、事情或某種行動做為開端。譬如說,兩岸共同推薦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人就是極佳的起始點。兩年多前,筆者曾經就此行動嘗試連繫兩岸相關人士,並獲得積極的迴響,可惜,當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劉曉波,致使此一構想胎死腹中。

兩岸關係,不能戰,就要和;不能獨,就要統。所謂統,並非狹隘地單指政治上的統一,而是包括了兩岸經濟的合作、文化的統合、制度的競合、科技的合作演進、世界人類共同關心話題,無論是環保、地球暖化、遏止毒品氾濫等的倡議等等。這樣廣義的和平統合,非但有助於兩岸和平,更有助於台灣長期政經發展願景的實現。

總統先生,您準備好要把事情做對嗎?何妨就從兩岸關係著手,集思廣益,針對廣義的和平統合,擬定議題、徵拔人才、大膽與大陸方面直接接觸,逐步展開各項和平議題的對話、討論與談判。總統先生,如果您準備將事情做對,那麼,請您從今天起將消極的「不統、不獨、不武」轉為積極進取的和平統合行動綱領,將陸委會、國安會以及相關單位的保守政策與守勢行動,轉變為活潑的前置思維與積極的創意行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