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大陸劇《後宮甄嬛傳》、《步步驚心》影響,文化部長龍應台日前表示,面對大陸戲劇火紅,台灣戲劇相對弱勢,文化部打算投資一點九億元,補助五部本土的電視劇,希望做出高品質的本土戲劇。她認為,所謂的文藝競爭,重點就是要好看,愛國主義是沒用的。
文化部最近似乎在撒錢方面很大方,然而,拯救台灣的戲劇,拿燒錢方式可以辦到的嗎?台灣十幾年前,製作「高潮迭起、風靡全台」的大卡司陣容,跑到哪兒去了?
同樣在吸引觀眾的收視率、賺取廣告商的託播商機,電視台製作一齣戲,動輒花上數百萬、千萬經費,與花小錢購買日劇、韓劇和大陸戲劇做對比,當然是直接購買別人版權來播映,最為划算,誰還肯花鉅資去製作好戲?長期惡性循環下,自然也壓縮台灣本土演員、編劇的表現機會,造成他們必須選擇出走,往中國大陸、香港等地發展。
台灣不是沒有製作好戲的條件,不然怎麼拍出《痞子英雄》這樣吸睛的好戲,再創戲劇高峰?《後宮甄嬛傳》會造成轟動,不只是卡司陣容經過嚴選,就連劇中對白都很用心考究,讓整齣戲真正達到集集精彩、高潮迭起的氛圍裡。
台灣連續劇,長久侷限在長壽劇的老梗、抄襲和不合邏輯風格下,如何挑戰大陸宮廷劇的一流場景、不拖戲的劇情,才是電視台所該面對與突破的地方。
這次大陸電視劇襲擊而來的威脅,總算讓政府重視台灣戲劇的未來,文化部願意投資台劇,是否也能吸引劇組與觀眾的共鳴,令人很期待。
方逸軒(新北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