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三金蝶獎——台灣出版設計大獎」公布初選名單,包括圖文書類及文字書類共計五十本書籍入圍。圖/書展基金會提供
「二○一三金蝶獎——台灣出版設計大獎」公布初選名單,包括圖文書類及文字書類共計五十本書籍入圍。
評審團指出,在不景氣的時代,巧妙的設計更值得鼓勵,如《嫁妝》以貼近賽德克阿嬤們即將失傳的織布技術展開,每本書皆以半手工在書殼上車縫上阿嬤們親手織的布,使之半裹住書殼,宛如披在女兒身上;《山丘上的修道院:科比意的最後風景》則是裝幀上加上一個書盒,透過細條鏤空的窗框和牆壁上的方窗,模擬出修道院與教堂的設計,讓讀者有了不同的驚喜,這些多元的創意入圍作品,都將在二○一三年台北國際書展的「書展大賞」主題館展出,饗宴讀者。
由文化部主辦、台北書展基金會承辦,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協辦的「二○一三年金蝶獎」,是台灣唯一的書籍設計比賽,除了獎勵出版的創新與突破,帶動書市更為亮眼及強調設計與裝幀結合的佳作,頻頻出線,成為台灣書籍設計界的奧斯卡獎。同時,金蝶獎的作品也獲得國際大獎肯定,二○一二年,《zoom in, zoom out以有機為名》就勇奪德國「世界最美麗的書」書籍設計大賽(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Best Bookdesig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2012)的銅獎。
新潮又不落俗套
評審召集人王行恭表示,本屆金蝶獎共有四百一十本報名,其中「文字書類」報名數量為二百七十八本,是「圖文書類」一百三十二本的兩倍,顯示今年出版社因應大環境變化的調整。王行恭也指出,今年參賽的文字書,有很高比例是翻譯書的再製設計,「評選下來,對於書籍採用自己拍的照片、以自己創作內容為主的本土創作比較有興趣。」他說,雖然出版國外進口的書籍相對容易,但進口的書籍感覺重複性高,反不如本土創作值得鼓勵。
在閱讀習慣逐漸走向數位的今日,不落俗套又好玩新潮的書籍編排,也是吸引讀者買書的因素,今年的入圍書籍《現在詩第九期 劃掉劃掉劃掉》,整本書布滿各種凌亂不規則色筆所劃掉的字句,在看似無比混亂的書頁中,讀者卻可以從被劃掉剩下的字句拼湊出原詩句的樣貌,讓許多評審印象深刻。設計師李男表示,這本書採用最不特殊的紙、最普通的裝訂方式與最尋常的呈現方式來做設計,但是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例如讓讀者閱讀劃掉後剩下的部分,感覺隨興卻用心。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施令紅也表示,「這本書的設計一氣呵成,內容呈現十分吸引人。」
手工藝技的省思
金蝶獎入圍作品,嘗試用各種不同的媒材,呼應書中的文字及影像,讓書籍整體裝幀呈現一體感。
評審霍榮齡表示。這次評選中印象較深刻的是《嫁妝》,在設計上不算是很純熟的作品,但內容是呈現台灣原住民快消失的織品手藝,在擔憂台灣傳統手工藝逐漸消失的基礎上,設計也搭配這個概念,以織品來呈現其不同質感,是很值得鼓勵的。
但同時,霍榮齡也憂心資訊掛帥的當代,許多書本中繪畫與視覺結合的部分多用電腦處理,反而藝術創作的部分愈來愈少;以前書本設計中常用的報導攝影與插畫的創作手法較少看到了,反而被強烈且殘酷的視覺風格取代。她希望有心人能持續支持紙本出版的手工藝技術,讓書籍有不同的生命。
拼貼生活的風格
評審蘇宗雄表示:《山丘上的修道院:科比意的最後風景》是一本圖片品質很好的書籍,和文字搭配恰如其分,在設計上沒有採用特殊的手法,卻平實透過封面的設計,呈現建築大師科比意的建築特色;同時,《請問么零么在哪裡?一個北京女學生的愛台灣遊學記》,也是有趣的設計,這本小尺寸的口袋書,也是一本「明信片書」,像是記錄用的筆記,設計風格樸實,利用年輕人喜歡拼貼生活照片的風格,來呈現年輕世代青春的生活氣氛。
邁入第十屆的金蝶獎是台北國際書展的重要活動,藉由比賽獎勵台灣出版界重視裝幀及設計,可以讓更多元形式的書籍面市,帶給讀者不同的閱讀體驗,本屆金蝶獎共計有二十四本文字書、二十六本圖文書入選,決選預計將於二○一三台北國際書展展期舉行,將選出金獎、銀獎、銅獎各一名,榮譽獎五名。
金蝶獎的頒獎典禮,將於二○一三年二月一日上午在世貿一館藍沙籠舉行,同時,當天下午延伸舉辦「書籍設計論壇」,邀請美國現今最知名的商業設計大師Charles Brock(faceoutstudio執行總監)來台演講,讓國內書籍設計領域可以藉此交流,並觀摩學習國際趨勢,提供更多實務經驗及多元思考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