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天氣濕冷,關節疼痛求診民眾約增三成。醫師林政宜提醒,患者應聽從醫囑按時服藥治療,保持規律且緩慢的運動,不要因天冷或怕痛而不動,還要加強膝蓋處的保暖,才能維持關節健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醫師林政宜表示,因天冷肌肉收縮,致使膝蓋韌帶處的軟組織被擠壓,軟骨縫隙變狹窄而缺乏潤滑,膝關節的疼痛感也會隨之加重。
林政宜表示,有八到九成的長輩都有退化性關節炎,輕微者只會感到腿部無力,嚴重者雙腳在上下樓梯時會感到疼痛。有的會因關節積水腫脹無法彎曲,甚至關節變形、無法行走。
每到冬季,許多長輩為了躲避寒冷的天氣,或害怕關節疼痛,索性足不出戶。林政宜指出,天冷會使肌肉緊繃而影響血液循環,若本身關節處已有發炎反應,則釋出身體發炎物質的反應就會變慢,修補作用也會變低,影響人體末梢神經,導致退化性關節炎疼痛情況加劇。
人體活動時,關節軟骨會分泌潤滑液,可防止肌肉韌帶變緊並減輕關節疼痛。林政宜建議,年長、膝蓋不甚靈活的民眾,每天應適度走路與活動,同時搭配衛生署核可、健保給付的硫酸鹽葡萄糖胺,可緩解疼痛、修護受損軟骨組織、增加關節潤滑度及維持膝關節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