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 易衣與不易衣

張渤寧  |2012.12.20
1412觀看次
字級

司馬遷的《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中,名臣劉敬和叔孫通各不相同的「見劉邦」細節相映成趣。

劉敬原是齊國人,本名婁敬,後被賜姓劉,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戍邊士兵。他穿著羊皮襖,去見齊人虞將軍說:「我希望見到皇帝談談有關國家的大事。」虞將軍要給他一件光鮮的好衣服換上,以免劉邦瞧不起或反感,婁敬堅決地說:「臣衣帛,衣帛見;衣褐,衣褐見。終不敢易衣。」最終沒換衣服見到了劉邦。

叔孫通呢,他是前秦的博士,他平常總是穿著一身儒生服裝。他見劉邦非常討厭儒生,馬上就換了服裝,特地穿上按楚地習俗裁製的短襖以取悅劉邦,劉邦很是高興。

劉敬為漢朝完成了定都決策及政權鞏固大業,叔孫通為漢朝制定了典章制度、禮儀規範。他們一個「固執」、堅持個性、敢於直言;一個「圓滑」、靈活、善於見機行事,最終漢高祖劉邦都採納了他們的建言獻策。

只要願意做事貢獻才能,只要理想能夠實現,「易衣」與「不易衣」,「固執」抑或「圓滑」,又有什麼高下的區別呢?最為可貴的是漢高祖劉邦的包容,他的「不拘一格降人才」,使百姓能人盡其才實現抱負,使漢家江山人皆效力人皆擁戴,國家和民族因此得以繁榮昌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