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企業員工的「原罪」

李硯楷 |2012.12.20
1227觀看次
字級

歲末之際,最近親友相聚,年終獎金難免成為彼此間關注的焦點,國營企業虧本還發年終獎金,而中油和台電最易成為頭號目標。

其實國營企業的員工,都在為我們默默付出,尤其是台電的維修員,當家裡停電或是街道的路燈不亮時,都要靠這些無名英雄的努力,才能恢復,他們的工作,就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隨時充滿光明。

他們就和一般上班族一樣,辛苦一年,也希望年終獎金愈多愈好,但卻因營運虧損,年終獎金的金額,常遭到媒體與民眾的強烈撻伐。

筆者認為比起部分企業的巨額年終獎金,國營企業會受到如此強烈的批評,主因為同性質企業中,國營虧損而民營大賺,最好的例子就是中油與台塑汽油的對比。

但往下深究,底下的基層員工何其無辜?應受到公評的是國營企業的「經營體制」,如過高、無效率的採購、人事成本、浪費弊病等,這些才是國營企業虧損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國營企業如同政府機構,受相關法規限制,而法規規範的主要目的不外乎在於「除弊」,在此限制下與以「興利」為主的民營企業競爭,自有其困難處。

如採購法的嚴格限制,必須受限於開招標、廠商數量等細則,雖然能確保不生弊端,但卻也造成時效不彰、採購品質難以控制等「副作用」。

因此在期待國營企業績效改善的同時,也應給予國營事業一個較靈活的經營空間。

讓國營企業結合民間資源與管理技術,再根據其經營成效與管理方式,逐步地進行相關法規的檢討修正或放寬,降低法規對於國營企業經營上的制肘。

李硯楷(台北市/研究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