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是忘東忘西,是不是得到了老人─?」七十歲的劉太太,外表雖然看起來還很年輕,但自覺腦力差很多。
我安排劉太太和臨床心理師約好時間,在做完神經心理評估(記憶力檢測)以後,沒想到劉太太的記憶力,得到「及格邊緣」的分數。
下次門診時,劉太太一開口就問:
「可是我明明一轉身就忘記,連我先生都受不了我的健忘,為什麼還說我及格呢?」
「我看電腦斷層顯示,妳已經有輕微的腦組織萎縮,但這次的記憶力檢查,可能正好妳都會回答,才有這樣的結果。我們可以先服用一般增強記憶力的藥物,等三個月以後,我再安排一次檢查。」
於是劉太太在三個月後,又做了一次檢查,結果這次的成績,果然比起上次差了許多,也順利申請通過,健保給付的特殊失智症藥物。
註:失智症病人,由於身體狀況不同,有的人在做神經心理評估(記憶力測試)時,成績偶爾會比真實的狀況好,以致於不符合申請特殊藥物的規定。但由於病人可以感覺到,自己的「腦力」真的大不如前,尤其是記憶力每況愈下。
這時假如電腦斷層等檢查,也顯示出腦部組織有變化(腦組織萎縮),再加上已經排除老人憂鬱,以及抽血檢查也排除其他系統疾病所引起的失常,則可以在三個月後,再繼續追蹤檢查一次。
像本案例的劉太太,雖然第一次檢查時還「及格」,但由於家人的督促以及自己積極的看病,三個月後,再次檢查確定,並服用失智症的特效藥物,情況大為改善。相反的,假如在失智症的早期,沒有積極尋找服藥的時機,等到過了一年半載,情況就會差很多。而劉太太在服藥一年後再來門診時,跟我說:
「還好當時我有再次檢查,得以對症下藥。周醫師你知道嗎?這一年多來,由於我沒有再到處看病,省下很多時間,讓我能跟先生,到處旅遊。」可見好好的控制失智症的症狀,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不但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更可以提升病人以及家屬的生活品質。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緩和病房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