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罕見「大腸壁氣囊症」可以是良性病程,也可能會危及生命,須立即手術治療。胃腸肝膽科醫師王志堂提醒,民眾若常有腹痛、軟便、腹脹等情形,應盡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一名八十多歲老太太,糖尿病情控制良好,近期因腹脹逾兩周而求醫,經大腸鏡檢查,發現左側大腸腸腔內充滿看似「氣球」、形同息肉的突出物,經切片證實為罹患「大腸壁氣囊症」。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指出,腸壁囊狀積氣症屬少見的腸胃疾病,會在胃腸壁出現多處充滿氣體的囊狀物,猶如腸道塞滿「氣球」,可能發生在胃腸道的任何部位,最常見部位則在大腸與小腸。
王志堂說,發生原因有原發性與次發性,原發性占一成五,通常找不到明確原因,多發生在左側大腸;次發性占八成五,有可能是潰瘍、發炎、細菌感染、腸阻塞、壞死性腸炎、克隆氏症、慢性阻塞性腸疾病、膠原組織疾病等引起,多發生在胃、小腸、右側大腸。
「大腸壁氣囊症」通常是其他疾病作檢查或手術時發現,好發於五十至八十歲,通常年紀越大發生機率越高。目前,這名老太太經支持性療法(包括吸入氧氣、口服抗生素)治療後,症狀已恢復正常,仍持續追蹤觀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