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新聞.諷新聞 -- 網路社群崛起 何必收購壹傳媒

羅博土 |2012.12.11
919觀看次
字級

數家財團花一百七十億元收購壹傳媒,引發媒體壟斷及言論集中化爭議,更多人質疑財團辦報動機可能不單純,隱藏涉及與對岸相關龐大的政商利益交換。

這樣的指控當然沒有證據,事實是財團若只基於這樣的考量,而去投資報社媒體,結果終將血本無歸。因為媒體的價值就在於公信力,公信力一旦喪失,價值就會歸零。

而且新興的網路社群媒體,正逐步挑戰傳統傳播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地位。

知名的網路社群媒體,如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等,都各自在全球分別擁有八、九億用戶,發展較晚的大陸微博(微網誌)有三點六億用戶,人人網也號稱有一點五億用戶。

愈來愈多人利用這些媒體與外界連結,進行交友、購物、餐飲和旅行等行為,同時也慢慢連接成一群群的即時訊息交換網絡。

原本以年輕人為主的交友工具,因為自動搜尋友人連結功能,可以幾何倍數快速的建立一定範圍的有效群體,並且在具有一定程度群體公信力的少數意見領袖的引導下,產生部分類似的行為與主張。如今已受到許多企業和廣告商的注目。

近來這些媒體用戶逐漸往新聞事件訊息交換前進,更是直接挑戰傳統媒體的權威性。

最著名的例子,是埃及茉莉花革命。在傳統媒體封鎖下,一位用戶透過臉書傳遞現場民眾抗爭的畫面訊息,並召喚埃及民眾群集成功的推翻政權。

美國研究報告舉例指出,youtube影音平台確實已漸成為網路新聞管道之一。這個由一般公民及少數媒體提供的新聞管道,更多元更有活力。有許多公民提供的自拍畫面及訊息,甚至為傳統媒體引用報導。

例如日本三一一地震海嘯畫面,就有不少現場公民,提供的自拍畫面。

英國國家廣播電台的新聞學院則是提出警告,引用這些訊息必須認知其非專業立場,免得受到誤導。

但傳統媒體受限於人力、版面、時間或頻道等,必須在一定時間壓力完成報導,有時面對現場的掌握不足或流於形式,或是非專業處理新聞事件等,影響媒體公信力,同樣也可能產生誤導。或許這也是網路新聞出現的原因。例如苗栗大埔農地徵收事件,以及最近的清大學生陳為廷事件等,都有不同於傳統媒體的多元角度見解。

對於廣大的閱聽人而言,不再只是被動的接受傳統媒體訊息,或片面相信傳統媒體訊息等,可能是一項重大的改變。更有趣的是,只要一台攝影機加電腦網路,任何平凡的公民也能參與新聞傳播製造,根本不需要花一百七十億元買報社或電視台!數家財團是否有上當了的感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