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計畫取消公費留學生在學成後必須返國服務規定,並增加公費留學名額,目的要號召更多學生出國深造,厚植未來台灣人才庫。
教育部的說法是,因為近年來在美國一流大學,很少看到年輕台灣學生,將來可能在歐美尖端研究領域缺席,造成未來人才斷層。因此現在重要的是趕緊送人才出去,公費留學生學成後回不回來不重要,留在海外的台灣人若是成為學術權威、意見領袖,對台灣一樣有貢獻。
這樣的變革打破歷年來的公費留學制度思維。一百四十年來的公費留學制度,就是希望用國家納稅人的錢,培養國家現在及未來需要的人才,讓領取公費的留學生學成後早日返國服務,報效國家及人民。
如今竟然不再要求學成返國服務,那麼這些留學生將來可能就是要拿綠卡等當地永久居留證或歸化入籍留在外國服務,將所學報效他國了。
簡單講,就是準備拿台灣納稅人的錢,幫別的國家投資培養人才。台灣給每個公費留學生的公費投資報酬率是趨近於零。完全打破拿公費,必須回饋的機制。
相對於國內的公費教育制度,如現行的公費醫學生和公費軍校生等,是否也可跟進比照,學成後不接受政府分發服務,或直接出國為他國服務。
如果國內不行,國外可以。這樣的差異決策邏輯似乎很難令人信服。
若是台灣整個公費教育補助制度,都全面取消公職服務的反饋設計制度。更令人質疑公費制度存在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