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以無我觀推動佛教國際化

人間社記者林洛瀅大樹報導 |2012.12.06
1744觀看次
字級
世界佛教青年領袖高峰會代表,四日來山交流。世界佛教友誼會顧問惟靜法師(左)代表致贈感謝狀予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 圖/人間社記者林洛瀅

【人間社記者林洛瀅大樹報導】財團法人慈航社會福利基金會,日前承辦「世界佛教青年領袖高峰會」,來自泰國、孟加拉、韓國、印度拉達克、台灣等地的佛教代表四十九人,在世界佛教友誼會署理會長黃世界率領下,四日蒞臨佛光山,向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請益。

佛光山弘揚佛法遍布五大洲,團員向星雲大師請教弘法心路歷程、信仰的態度以及佛光會如何落實制度與規模發展等議題。世界佛教青年友誼會顧問惟靜法師表示,感謝大師將佛教組織擴及全球,讓佛法滋潤眾生,此次世界佛教青年領袖會議,希望透過交流觀摩,對拓展佛教更具動力與信心。

星雲大師回應青年提問,佛光山能走向國際化,抱持「無我觀」是重要關鍵,佛教徒要發心服務,不必計較哪些事務屬於自己。佛光山行事其實很低調,只是在服務信徒上多做一些而已,所以能獲得支持。

「全球佛教組織眾多,彼此如同人我關係,能和諧才有未來。」佛陀提倡平等,各團體平等相待就能和平相處。星雲大師勉勵會長要領導大家團結合作,假如能讓各地的佛教蓬勃發展,會長亦與有榮焉。星雲大師進一步建議,未來要常舉辦會議,只要人聚在一起、心在一起,光大佛教的力量就無邊。

至於「佛在哪裡」?星雲大師表示,他曾八次前往印度拜訪佛教聖地,希望尋找佛陀的蛛絲馬跡,然而出家七十四年來,從未看過佛陀,他說:「現在我知道佛陀在我的心中,不論吃飯、走路都跟著我;佛陀曾說:『即佛即心;即心即佛。』找到心就能找到自己,自然就能找到佛陀。」

談到念佛法門,星雲大師以「念佛只是念心,把心洗乾淨,把心中的佛念出來」回應。星雲大師指出,他剛出家接受叢林教育時,只要睜開眼睛看就被質問「哪樣東西是你的」,對於小孩子而言當然辛苦,但後來領悟要反觀內心,才知道「心」充滿貪瞋痴,所以大家要好好修心學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