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學營參禪 星雲大師:生活中

人間社記者林洛瀅大樹報導 |2013.08.15
1452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右二)與國際禪學營學員分享參禪之道,圖右起:佛光山寺副住持慧昭法師、佛光山開山大師特助慈惠法師、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妙凡法師。圖/人間社記者林洛瀅

【人間社記者林洛瀅大樹報導】二○一三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課程進入禪修周,一百三十位海內外學員體驗參禪,出堂前一天,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特別於十三日在佛光山傳燈樓,與學員分享禪宗歷史與掌故。

禪坐有益初學者

星雲大師說,他曾參訪韓國松廣寺,看到逾百位歐美人士前往參禪。「參禪者在無理中能通達,對禪就會有所認識。」星雲大師指出,他在叢林經歷打罵教育,成長中不說道理,當他的師父志開上人破例,讓未滿二十歲的他受戒,進戒壇第一關口試,經幾位師長詢問,不論如何答都挨打,他最後領悟「無理三扁擔,有理扁擔三」的道理。

早期僧眾出家修行,歷經坐禪、參禪、雲水行腳、尋師訪道等辛苦過程,星雲大師年少時,參禪形態並非只有「坐」禪,如:雲水行腳、參訪等也屬於禪,後來禪修偏重禪坐,對於初學者很有幫助,將雙腿盤腿可以安住身心、精神集中。大師表示,當體悟世界沒有虛妄知見,那是禪「不可說」的境界,所謂「不可說」並非祕密,而是無法用言語形容。

星雲大師認為,禪堂如同學校,教育方式與一般學校不同,雖然看似無理,然而道理皆蘊藏其中,禪修的目的是要自我認識,因此參禪要經歷時間淬煉才能開悟,無法一步登天;「禪」的對答內容有邏輯性可以依循,強調要從差別歸於統一,要從萬法歸一中悟道,從破壞中重新認識。

談到禪坐過程,星雲大師表示,禪坐雖然會經歷身體疼痛,如果腿子工夫不好,只會先參出無明與煩惱,但是不能熬過身體疼痛的苦難,則難以改頭換面;參禪要言行舉止融入「禪」中,如同趙州禪師對「禪」的領悟,面對任何人的提問,皆回答:「喫茶去!」、「喫飯去!」大師強調,「禪是活的,要從生活中認識。」

總有一天會悟道

星雲大師表示,未參禪時,看見物質的世界全是和合假相;參禪後,明白所見並非真相;覺悟了,則透視物質世界、認清本質,最重要的是將體悟的道理運用到生活中。

星雲大師認為,坐禪能安住身心,而「禪」是自己的心,參禪要參「有」、「無」,兩者是一體兩面。曾經某位居士向智藏法師請法,居士無論如何問,智藏法師都說:「有」,但是該名居士將同樣問題請教溈山禪師,所獲得的結果卻是「無」。大師解釋,「有」是居士現處的境界,而「無」是溈山禪師的境界,智藏法師只是依循居士目前的情況回答而已。

「讀書與參禪不相互矛盾。」星雲大師表示,禪無對立、對等,而是將宇宙化為空,讓內心不再念頭紛飛。大師勉勵,在禪堂參禪要找回自心,不論參的時間長短,但是總有一天會悟道,在未悟道前,坐禪對身體也健康,心地會變得更加柔軟,性格也會改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