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封閉心靈 視障社區大學助展自信

 |2012.12.04
1130觀看次
字級

【本報新北市訊】視障者只要走出封閉心靈,一樣能跳舞、做電鍋料理菜,在老師口訣的指導下,也能創作色彩繽紛的串珠作品。

台灣盲人重建院昨辦社區大學期末成果發表,院長楊素端說,重建院不再與按摩畫上等號,進而拓展服務模式,更擴大為全國獨創的「視障社區大學」,透過用音樂說故事、氣球創作、日文等課程,鼓勵視障者走入社會重拾信心。

楊素端說,重建院社區關懷社工在電話問安過程中,發現被鄰居小孩稱丁爺爺、唐爺爺、徐爺爺的三人,因眼睛病變或視力衰退自我封閉,幾乎不與外界接觸。透過社工鍥而不捨的關心鼓勵,他們終於願意參加社區大學的課程,以殘存的視力搭公車到重建院,學跳國標舞、學氣球創作,甚至還要參加街頭藝人考試。

這三名銀髮族,年紀都超過七十歲,受鼓舞還主動參加「電鍋菜料理課」,由於電鍋熱源固定,操作簡單,讓原本害怕瓦斯不曾自己烹飪,現在可大膽嘗試做素菜、苦瓜盅、碗粿等料理。

社工表示,視障者做出的電鍋菜、滷味不但好吃,還兼顧「色」香味,相當不簡單。下課後,這些帶回去的美味佳餚,讓爺爺成為鄰里最受歡迎與期待的人物。

全盲的廖春月因糖尿病引起視網膜病變,走入黑暗世界三年來,從驚恐到接受現實,並願意參加歌唱班,也結交好友擴大生活圈,一點都不寂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