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驚喜的,接到成德國小二年六班十六位小朋友,充滿童趣的來信,顯然這是在老師指導下的作業。
老師教他們怎麼寫信,起頭要有收信人的稱呼,結尾要有發信人的署名。又教他們如何寫信封、貼郵票,雖是統一教學,但也留下各自發揮的空間。信封的樣式、顏色各有不同,信紙的設計更是互具巧思。幼童能運用的國字不多,大半藉重注音符號。老師教他們在信紙上畫格,把字寫在格內。使我想起儒家所說的「格物致知,正心誠意」。「格」是一種節制,物欲應該適度檢點。
老師一定跟小朋友講過我的故事,才發起寫信鼓勵我的行動,小朋友都祝福我早日康復,有的問我為什麼不能動,也不能講話,剩下眼睛會轉動。
有眼就能觀察,有頭腦就能思維,活著就要不斷的成長、付出。病已侵噬了我的全身,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我沒有怨恨,反而感恩。癱躺在病床上,望著天花板,卻營造了學佛的心境,佛海浩瀚,是門大學問,但都能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我病倒的報導傳播開來後,不少久未見面的老友也見了面。
從醫學上說,我的運動神經元損毀了,原因不明,目前無醫藥可治。若從佛教的觀點看,有果必有因,人的順逆禍福,受業力牽引。所謂業力,就是由自己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形成,業報現前,只好欣然承受,沉潛修善。這個說法,或許一般人不能接受,但能找到一個令人心平氣和的論據,總比怨天尤人,而又無濟於事來的好。
有的小朋友,一再「叮嚀」我要多吃蔬菜水果。小小年紀,知道關懷弱勢,是人性本善的慈悲表現。但願他們不辜負老師期望,能惜福結緣,不僅與人結緣,也要跟花草樹木、一切眾生廣結善緣。
(劉學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