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縣大溪鄉原為平埔族霄裡社,與泰雅族等原住民散居之地,清朝乾隆年間漢人入墾後,開發成為淡水河上游的內陸港口,昔時船舶雲集、商賈川流、繁華如織的勝景不再,今日成為佳山勝水和特產聞名的觀光大鎮。
校長湯華英表示,南興國小於民國四十七年,由地方人士黃其南、黃仁安等人捐地、募款、發起籌建,民國四十八年奉准獨立招生。說到南興地名,是因大漢溪左岸台地,北低南高,北部得水條件好開發早,南方是後來新興的聚落,因而有「南興」之稱。
南興國小校徽是教務主任,傅芳淑於民國八十六年所設計,環繞圖騰左右兩側黃色區塊的是花瓣;居中較大的是雌蕊,有花柱和柱頭;兩旁並列的是雄蕊,有花絲、花藥。象徵南興學子的生命如同一朵獨特的奇葩,充滿活力。
南興國小校徽,除了造型柔和美觀之外,尚有特殊的意涵:花瓣像合掌上托的雙手!象徵社會、家庭、學校,同心呵護疼惜、善待每一個稚嫩的兒童。
放置掌心上,是圓顱,振臂歡欣鼓舞,身著紅衣的快樂兒童;居中者為女童,男生分立兩側,象徵男、女受教機會均等,以「三」為多,代表全校學生。
校徽紅、黃、藍三原色,象徵兒童是純真、質樸、活潑的個體,引喻南興國小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學校一向尊重學生,信任師長,時時關心,刻刻用心,結合學校、家庭、社區力量,為國儲才,教好每位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