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專家表示,台灣溼度大、氣溫高,夏天動輒逼近四十度,貨運鐵櫃內溫度可達八十度,小客車內的溫度也有五、六十度,藥物存放或運送過程中,若遇濕熱環境較易變質,恐降低藥效影響病情控制。
學名藥協會理事長王舜睦說,南部曾有民眾到藥局買糖衣錠,順手放在車上、忘記帶走,沒想到回家後竟發現糖衣錠變黑。還有幼童退燒常用的肛塞劑,其溶解溫度約三十七度,一旦置放的環境溫度過高,也會讓塞劑變質,影響藥效。
社區藥局藥師沈采穎表示,北部某醫學中心統計指出,藥物變質或使用劑量過多導致患者急診的比率約百分之零點七七。她說,通常藥袋上會註記藥物的保存方式,一般藥物應存放在陰涼通風環境,室溫約二十五度,勿陽光直曬。不過,部份頂樓房子的室溫較高,若未保持通風,易加速藥物變質。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習慣將藥物放電子用品附近,如電腦旁或冰箱後方、廚房櫥櫃等,沈采穎說,這些地方靠近散熱口,溫度高、不利藥物保存;另外,眼藥水絕不能放車內,以免藥水變質,易誘發眼睛紅腫、發炎;糖漿放冰箱也會導致藥效不均勻,建議開封七日內丟棄。
沈采穎表示,若民眾發現藥物鋁箔包裝有膨脹情形,或藥片變色、糖衣錠脫落等,可能是藥物變質,應重新評估藥效,以免用藥效果不佳,甚至還造成皮膚或全身性過敏反應。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風險管理組長陳惠芳說,衛生局曾抽驗市售藥品,發現藥效不足,進一步追查藥廠同批號藥物樣本,藥效卻正常,顯示藥品運銷配送過程可能有問題。
為提升國內藥物品質及用藥安全,食藥管理局昨天舉行「藥品優良運銷規範(GDP)」輔導性訪查成果表揚大會,表揚藥廠、物流、經銷商、配送公司等十六家業者,通過原料藥、製造、運銷、配送、通路等管控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