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近來穴位埋線減肥十分風行,但消基會提醒消費者,穴位埋線無法使體重大幅減輕,只能局部性雕塑,且不是人人都適合埋線減肥,像孕婦、糖尿病或有過敏體質者都不適合。消基會呼籲中醫師施行埋線前,應先告知可能的副作用或風險,政府也應對不實誇大的醫療廣告主動查察或開罰。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員陳旺全指出,埋線減肥是將羊腸線(蛋白質磁化線)利用特殊針具埋入穴道以達到減重,對於內分泌失調或新陳代謝異常等皮下脂肪肥胖型的民眾,透過埋線確實可達到減重,但並非每個人都適用,像是有癌症、慢性疾病或有凝血疾病患者等都應避免埋線。
陳旺全表示,穴位埋線是一種侵入人體的治療行為,中醫師實施前要先告知可能的副作用或風險;民眾進行穴位埋線時,更應注意使用的器材有無過期,而做完後,若有線頭跑出來,或是埋完線兩天後仍紅腫,可能有發炎現象,須盡快回診。
陳旺全指出,使用穴位埋線減重仍須配合飲食控制和運動,才會發揮效果。他表示,內臟型肥胖者若進行穴位埋線減肥,效果會很慢,而脂肪均勻者最好靠運動或控制飲食來進行減重。
消基會董事長張智剛提醒民眾,進行穴位埋線時,須留意診所是否取得「(中)醫師證書」、「執業執照」、「開業執照」及「加入所在地(中)醫師公會證明」,若未取得就擅自執行醫療業務,可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併科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金。